上海長寧滬劇團原創劇目《小巷總理》7月5日、6日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參加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該劇以“五違四必”為題材,涉及時下備受關注的“垃圾分類”問題,通過滬語文化展示上海精細化管理取得進步和正在付出的努力,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在演出結束后舉行的演后談中,專家學者也對這部戲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并對此劇的第三版充滿期待。
2014年,反映上海街道社區文明建設新風的滬劇《小巷總理》首演(領銜主演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陳甦萍),該劇以居委書記潘雅萍“走百家門、暖百家心”的生動故事作為主線,散點式地反映當今小區生活的熱點問題和矛盾。整出戲貼近時代,貼近生活,從細節描寫著手,傳遞正能量,在突出社會和諧、建設文明家園理念的同時,描繪基層社區干部的感人情懷和特殊風采。《小巷總理》演出,得到專家和觀眾熱情鼓勵和支持。它在上海巡演,被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生動教材,推薦給全市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還入選第16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加2014年上海新劇目展演評選活動,獲得優秀劇目獎,同年赴江蘇張家港參加第六屆長江戲劇藝術節活動,又獲得優秀劇目獎。
一臺好戲令人難忘。至今仍有很多人深深懷念這個反映身邊事的優秀劇目,還有一些小區干部和居民向長寧滬劇團反映,希望恢復演出。2018年6月底,在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7周年之際,長寧滬劇團應廣大觀眾要求,與時俱進,推出第二版《小巷總理》。新版本既保留原來的長處和精華,又進行了一次較大修改,反映當前街道社區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變化、新發展,結合上海這座海派城市所獨有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特色,彰顯紅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編導把戲的重點放在開展“五違四必”活動上,居委會面臨的困難更復雜,發生的矛盾沖突更尖銳、更激烈,居委書記潘雅萍的形象也更質樸細膩、真切可親。專家對新版《小巷總理》的修改加工給予好評,認為該劇說的是上海閑話、講的是身邊故事,非常可貴。
新版演出的成功,與劇團長期以來堅持深入生活是分不開的。2014年,團長陳甦萍和編劇曾多次深入社區采訪,這次重新排練,她和主創人員又先后到虹橋街道和北新涇街道體驗生活,正因為有真切的生活感受,演出才能這樣真實動情,感人至深。
新版《小巷總理》在觀眾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還為陳甦萍團長主動讓臺、全力扶植培養中青年演員的高風亮節喝彩叫好。她沒有上場,但在幕后演唱新增加的《相逢是首歌》主題歌,使全劇大為增色。該劇同時也被列入“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劇目,多次赴長三角地區巡回演出。這次《小巷總理》代表上海參加一年一度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也是長寧滬劇團第四度晉京演出。
陳甦萍介紹說,《小巷總理》將不斷與時俱進,打造成及時反映小區新風新貌的一個系列品牌劇。今年長寧滬劇團準備貫徹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要求,推出《小巷總理》第三版,把全劇重點放在表現當前社區街道實施“垃圾分類”產生的各種復雜生動的挑戰與收獲上,增強推進垃圾分類的思想意識,提高踐行垃圾分類的自覺性。講好上海故事,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