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原創聲音魅力競演秀《聲臨其境》第二季于4月19日晚迎來收官夜“年度聲音大賞”,近日,《聲臨其境》于北京清華大學召開專家研討會,湖南衛視節目制作中心主任黃宏彥、《聲臨其境》總導演徐晴、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張頤武、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媒介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博士冷凇、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曹書樂、北京電影學院原表演系主任齊士龍、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特聘智庫專家周逵、著名配音演員季冠霖等一眾專家學者參與了研討,多角度分析了節目是如何堅持“原創”陣地提質升級,包括節目在增強文化自信、做好文化輸出等方面做出的努力。
2018年,《聲臨其境》敲開了大眾心中聲音藝術的大門,2019年,節目在小眾垂直領域更加深化,積極探索聲音的多樣化,讓聲音藝術廣為人知,讓聲音產業得到良性發展。湖南衛視節目制作中心主任黃宏彥認為,原創綜藝節目,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魂”。 在四月初舉行的戛納春季電視節上,湖南衛視成功與美國知名Vainglorious制作公司簽訂了《聲入人心》原創模式授權合作,加上去年以來陸續達成國際合作的《聲臨其境》和《搖啊笑啊橋》,湖南衛視率先邁出了原創模式"走出去"的"三部曲"。以湖南衛視《聲臨其境》為代表的原創綜藝節目,使得中國綜藝行業完成了從“買家”到“賣家”的華麗轉變。節目深挖小眾領域的“甘泉”,從“清流”走向“潮流”,更是完成了“中國模式”與“國際審美”的無縫對接。
聲音藝術本身就是具有一定門檻的藝術品類,對于普通大眾來說,它曾經或許是一項“高不可攀”課題,而《聲臨其境》的播出打破了觀眾的疑慮,使影視作品配音成為了一件極具欣賞力和趣味性的事情。節目播出期間,許多網友自主選擇影視作品并為其配音,節目官方微博也翻牌互動,帶動網友們一起開始“配音秀”。由此可見,配音不再獨屬于專業人士,它也獲得了普通大眾的喜愛。正如北京電影學院原表演系主任齊士龍所說:“看到創造過程的那一瞬間,那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聲臨其境》將最鮮、最有光澤的東西展現給觀眾,它將小眾行業擺到臺前,提升了大眾對配音領域的審美認知。
當然,節目的高口碑、高收視不只是因為它做到了將小眾行業實現大眾化,更重要的是它對于“聲音”這門藝術做到了高標準和嚴要求,節目在配音垂直領域的認真有目共睹,極其專業的配音演員、極具實力的優秀戲骨、敢于挑戰的新人演員,他們用作品說話,用聲音征服觀眾。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周逵,從聲音和綜藝兩個維度分析了《聲臨其境》成為原創精品綜藝的的原因,“節目將長久以來被人們忽視,卻又能喚醒情感記憶的聲音藝術與全新的綜藝節目形態結合。這樣完美的組合再加上在聲音領域的精耕細作和全新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得節目為觀眾呈現了全新的心靈景觀,也喚起了大眾內心深處的情感記憶”。
不論節目本身的優質創新,或是它在垂直領域所做的努力,作為一檔原創綜藝節目,《聲臨其境》有著更深層次的使命和制作初衷。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用四個“破”來解讀《聲臨其境》——資源破力,人設破圈,創新破解,傳播破壁。在不斷的“破”中“立”住了節目,并且讓中國原創走了出去。此前,《聲臨其境》被The Story Lab購得了國際發行權,并在戛納內容發展與發行國際市場推出銷售。這意味著《聲臨其境》真正做到了文化輸出,讓中國本土的綜藝節目走出國門,實現了文化自信。一直以來,國內的綜藝形式重在歌舞上的才藝展示和能力比拼。而《聲臨其境》就很好地引進了國外的綜藝取材形式,把專業能力的比拼拓展到配音和聲音表達。與此同時,融入我們本國的文化背景,誕生了一個全新原創精品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