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在柏林電影節口碑炸裂,導演王小帥和他執導的影片《地久天長》繼續火爆。
只是,現在引領話題的是王小帥的露骨營銷。文案中,王小帥表示,《地久天長》可以是大家“泡哥泡妹的小技巧”,稱“可以選離住地遠一點的電影院,這樣一起泡在影院三個小時……等她哭的時候遞上紙巾,隨手牽住她的手,結束后已經凌晨了,你們就這樣過了初夜。然后就有了充足的理由送她回家,再然后嘛……”
這一露骨且充滿暗示的宣傳文案,招致一片噓聲。盡管王小帥迅速回應,稱“看來我不適合搞營銷,就是想說喜歡的一定要多轉發推薦!”但網友仍表示難以理解,認為有些用力過猛,有論者甚至認為,這表現出導演“骨子里對女性觀眾、甚至女性群體的輕視”。
維特根斯坦曾經說過,語言的邊界就是你世界的邊界。這句話用來形容王小帥的意外被刷屏,合適得很。推銷影片當然可以放低姿態,哪怕低到塵埃里,但不能走偏到扯上什么泡妞的“技巧”。這樣的笑話實在太笨拙,一點兒也不好玩。
《地久天長》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兩戶普通家庭歷經近30年的情感糾葛,小人物的命運折射出宏大歷史的變遷。“具象生活”的背后是普遍的人情人性。影片在柏林電影節的表現,以及豆瓣的評分等,均佐證了它的高品質。即便其后3000多萬的票房沒有達到各方預期,但采取如此低俗的宣傳方式降格以求,仍讓人感到深深的悲哀。
文藝片票房不佳、不確定,并非《地久天長》一例。一直以來,都存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形。不要說《地久天長》還斬獲了3000多萬票房,事實上,導演楊德昌的《一一》沒有發行,導演李安的《與魔鬼共騎》在美國也沒有上映。
個中原因很復雜,有影片本身的因素,也有受眾的因素,或許也與時代情緒、時代風尚有一定關系。近年來,文藝片有回暖跡象,但指望一部三個小時長、完全缺乏激烈沖突的文藝片大熱,顯然是不現實的。
一者,與其怪觀眾不買賬,不如反觀自身。民眾當然需要文藝片,但文藝片也要考慮受眾需求,體察接受心理。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語境下,要充分考量3個小時觀影時間對于普通受眾的考驗。
再者,與其露骨宣傳,不如淡定沉著。既然堅定不移,就不妨多一份淡定,少一些焦慮。像現在這樣,情懷與格調全盤失守,只剩下生意,對于影片、對于導演的形象未必就是好事。花式推廣并無問題,但進退失據,自降底線就是問題了。
其實,公眾精神層面的價值追求,從來就不曾消失;文藝片草蛇灰線般的游走軌跡,從來都隱伏于世道人心。
說到底,文藝片春天的到來,有賴于影片本身,有賴于一代觀眾的成長,也有賴于時代的整體氛圍。(涂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