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傳·情》 (王維宣 攝)
左圖:《花月影》劇照
上圖:粵劇電影《花月影》首映現場。(蘇俊杰 攝)
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廣州粵劇院與山西電影制片廠聯合拍攝的粵劇電影《花月影》于前日在廣州正式首映。戲迷在大銀幕上觀看梅花獎得主倪惠英、黎駿聲演繹杜采薇和林園生的愛情故事。近兩年,粵劇電影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柳毅傳書》闖進春節檔,《白蛇傳·情》也將于6月開拍……業內人士表示,粵劇藝術正奮力走進新時代,粵劇電影為觀眾找到了粵劇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在舞臺上演了16年的《花月影》,
前日登陸大銀幕
粵劇電影《花月影》為廣州粵劇院拍攝的首部粵劇電影,于去年8月在南方珠影影視制作基地完成前期拍攝,在北京進行后期制作。該片由國家一級導演黎濤執導,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得主倪惠英和黎駿聲領銜主演,國家一級演員孫業鴻、資深粵劇演員羅斯盛、梅花獎得主吳非凡、國家一級演員陸敏渭及廣州粵劇團眾多演職員共同參演。
電影《花月影》以2002年創作的同名大型古裝粵劇為藍本拍攝。該劇對粵劇藝術進行了大膽創新與探索,受青年學子和白領觀眾的熱烈追捧,被專家譽為“粵劇在社會轉型期的代表作”。
如今,《花月影》將粵劇藝術與電影藝術以現代影視數碼制作技術加以糅合,再現這個清新唯美、揭示人性深刻復雜的浪漫故事,同時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傳統戲曲舞臺藝術風格,重點呈現倪惠英、黎駿聲等藝術家的優美唱腔與精湛表演。
《花月影》首映結束后,不少觀眾表示:“美輪美奐,太美,太經典了。”“色調看起來很舒服,很有質感。在大銀幕上看別有一番滋味,兩位藝術家的妝容精致,面部表情、眼神都看得真真切切。”
倪惠英在影片中飾演女主角杜采薇,粵劇《花月影》正是其代表作之一。“《花月影》從粵劇舞臺走上大銀幕歷經16年。感謝政府與粵劇界人士對傳統藝術的重視,感謝新時代給粵劇工作者創造了大展拳腳的機會,感恩粵劇戲迷一直以來的支持。期望用電影這種新的形式讓粵劇不僅從過去走到現在,還將在未來走得更遠。”
黎駿聲在劇中飾演男主角林園生,“《花月影》舞臺版上演了16年,初次嘗試以電影的方式來呈現還是比較新鮮,希望能用這種方式吸引到一批老戲迷和更多沒有看過粵劇的觀眾。舞臺版的時間與空間以及劇場容量都十分有限,拍攝成電影則能讓戲曲走向更廣更遠。”
粵劇電影如雨后春筍,《白蛇傳·情》將開拍
今年春節期間,一部并非大制作的戲曲片《柳毅奇緣》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春節檔電影市場“突圍”。
根據經典粵劇《柳毅傳書》改編的粵劇電影《柳毅奇緣》于1月17日在青宮電影城首映,一上映便連開6場零售場,4場爆滿,其余2場零售場的上座率也有八九成。春節前,《柳毅奇緣》在青宮電影城上映23場,平均每場票房收入近2000元。春節期間商業大片扎堆,青宮電影城仍擠出寶貴場次在正月初二至正月十五每天上午都排映《柳毅奇緣》,幾乎天天滿座。“廣州人講究‘過年看大戲’。既有現場舞臺大戲,還有精彩的粵劇電影,這是對粵劇的一個很好的推動。”《柳毅奇緣》主演、梅花獎得主曾小敏表示。
《柳毅奇緣》是近年來廣東粵劇院拍攝的第二部粵劇電影,上一部是拍攝于2015年、榮獲了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提名獎”的粵劇電影《傳奇狀元倫文敘》。因為有了《傳奇狀元倫文敘》的經驗和技術,《柳毅奇緣》更加成熟,包括制作團隊、大型的LED、特技元素,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視覺沖擊力更強。在此之前的上一部粵劇電影,則是1974年拍攝的、由紅線女主演的《沙家浜》。
40年后,傳統粵劇藝術正奮力走進新時代,粵劇電影也迎來了它的好時代。
上周,在第14屆香港影視娛樂博覽暨第22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廣東首部4K超高清粵劇電影《白蛇傳·情》精彩亮相。該片預計6月開拍,力爭在明年春節上映。新編《白蛇傳·情》是廣東粵劇院近年來重點打造的劇目,曾小敏就是憑該劇奪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影片導演張顯峰表示,這次影片將用4K技術拍攝,畫面、顏色、細節會更清晰、更精致,這也對演員的造型、服裝設計上的細節要求更高,后期制作上的困難加大。此外,影片還將加入電腦特效:“不能太像好萊塢那些特效電影,而是希望做成一個具有中國意境、中國味道的戲曲電影。”因此,《白蛇傳·情》將大膽創新,在電影中融入工筆畫、山水畫等中國傳統繪畫。談到此次改編,編劇莫非表示,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要反映當代的藝術價值,她希望這版電影里的許仙能夠更主動,更加敢于面對自己的情感,“最美的愛情應該是平等的。”
用電影彰顯傳統文化魅力,
帶觀眾走進戲曲繁花深處
春節大片多,青宮電影城堅持放粵劇電影,且場場爆滿。這說明,好的戲曲片是有市場的。
陳卓興大學本科畢業后在青宮電影城做放映員,他看了好多場《柳毅奇緣》,他說:“粵劇影片中大量的高科技特效鏡頭神奇壯麗,它在戲曲片中首次使用動態的仿真背景,既有較真實的立體感,體現現代藝術的新鮮感,但又不會過于寫實。” 而前日觀看了粵劇電影《花月影》的年輕戲迷小李表示:“粵劇電影和粵劇各有特色。看粵劇,觀眾和演員隔著幾十米,看不清主演的神態,但粵劇電影可以看到細微的表情。”
國家一級編劇梁郁南表示,從當初的“粵劇進校園”到現在《花月影》《柳毅奇緣》搬上銀幕,意味著粵劇市場也逐漸得到年輕觀眾的認同。
粵劇電影如雨后春筍般的拍攝與上映,表明了傳統粵劇藝術正奮力走進新時代。廣州粵劇院董事長余勇表示,粵劇電影《花月影》通過現代影視技術將優秀粵劇作品的精髓定格下來,通過多渠道向更多的觀眾展現粵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探索戲曲在新時代語境中與當下對話的可能性。
丁凡認為,拍攝粵劇電影可以利用電影特有的傳播優勢,為粵劇藝術提供更廣的傳播空間。曾小敏也表示,戲劇電影是傳承中國文化的好平臺,希望有更多的戲劇電影出現。
黎駿聲則希望能夠有專門的院線,提供更多的排片機會給粵劇電影,讓更多的觀眾能夠通過不一樣的舞臺去接觸粵劇藝術。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