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移動欠供應商款由三方面因素造成,第一個當然就是定價,定價毫無疑問還是老賈為核心來定的嘛。第二是在資金挪用上,他手下幾大子生態資金是他自己在自由挪用調動的,第三個就是在區域的銷售和回款上產生了問題。
定價這個邏輯,像樂1S這個型號最終銷售600萬臺,這對于一個新品牌來說應該是很難得的成績了。(樂1S)立項成本大概一千二百七八十元這個水平,老賈把供應鏈的負責人叫在一起,定一個目標說如果我們做到了500萬臺(銷售規模),成本能降到什么水平,我們供應鏈當時的負責人承諾是1050。
我這里再提一句,樂視移動的總裁是馮幸,但實際上研發負責人是梁軍、供應鏈的負責人是王大勇,這些人都是直接向老賈匯報,但不是在手機業務上向馮幸匯報,所以實際上是老賈在做最核心的決策,而不是馮幸,而他在中后期又沒有足夠的精力,我說的是老賈,來參與這個業務。
所以老賈說(成本)1050的情況,他就定1099(零售價),實際上最終機器做到600萬臺成本還是在1200多元每臺。
我們專門有個會議分析這個事情,王大勇的解釋就是:第一個,匯率的變化,因為很多核心元器件是美元進口,沒有像聯想、華為那些企業采用對沖的方式來應對風險,產生了損失。另外,跟供應鏈的付款沒有預想的好,所以人家給的降價沒有降到,導致成本最終沒有降下來。
第二個問題就是,在樂視移動賬上有錢的時候,或者我們跟渠道收了銷售款以后,可能有7、8個億的錢在賬上趴著,老賈有需要可能會挪走,也許會還回來,也許還不了原來那么多了。在這個詳細的賬目上,我沒有特別清晰的發言權,但這種事情是必然存在的,但具體這個因素產生了影響多少我沒法知道。
第三個就是銷售的問題,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樂視在推全球化,當時亞太及香港市場負責人是莫翠天,這個人曾經在魅族干過。據我所知,至少超過130萬臺、銷售款大約10個億的手機發到印度,是沒有得到回款的,這個事情是比較確鑿的。
(樂視手機進入印度市場)不是樂視移動直接賣給給印度,而是樂視移動發到樂視印度分公司,然后莫翠天那邊負責銷售。
一開始發貨數量達到幾十萬臺,有幾個億(銷售款)的時候,樂視移動決定停止給印度市場供貨,因為沒有回款,莫翠天的解釋是,印度的銷售回款截了以后,樂視控股并沒有給樂視印度相關的辦公費用,所以他截流。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做出決策停止給印度發貨,但賈躍亭親自打電話找到了馮幸,說必須發貨,說你們太沒有大局觀了,(我們)只好再接著發,但還是沒有回款回來。
在這件事情上,莫翠天本身是香港人,2014年老賈在香港治病、包括老賈的夫人在香港生孩子方面,(莫翠天)給了很多照顧。我不知道莫翠天是不是參與了這種把錢挪到其他地方上這樣的事情,這個我沒有證據,但我看到款沒有回來,這樣積累下來,樂視移動必然沒有充足的資金給供應商付款。
[整個手機團隊名存實亡:基本屬于停滯狀態]
澎湃新聞:資金上的問題是什么時候匯報給賈躍亭的?老賈當時談過解決方案嗎?
前樂視中層員工:在這個問題上老賈十分清楚,每周會議都會有經營損益的匯報,包括虧損他都非常清楚。
澎湃新聞:手機團隊現狀是怎樣的?現在的銷售網點減少了多少?
前樂視中層員工:現在整個手機團隊算是名存實亡,裁員80%都裁掉了,基本屬于停止狀態,網點也在不斷地收縮。
核心人員方面,年初售后就出現了很大問題,因為沒有給充足的費用,現在售后網點已經不接(需要)售后(服務)的機器了。
[功過賈躍亭:本質上和旁氏騙局有區別,回來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