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全球保險科技融資再創新高,規模達到25億美元,同比增長1.8倍。隨著5G時代來臨,信息傳輸的速度和廣度的大幅提升,推動保險業實時風控水平和產品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傳統的保險行業迎來新一輪的變革和數字化轉型。
實時遙感提前預知風險
5G技術催生的車聯網、智能制造等新型應用創造新的更豐富的數據維度。從靜態的歷史數據到動態的實時數據,對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保險業來說,數據在促進風險防范的連續性、監控的及時性以及提升用戶的交互體驗等方面都有著巨大的經濟價值。
使用5G實時數據能夠提高金融保險企業風險管理的效率,降低風險管理的成本,實現對風險的“實時預警”和預測,將風險管控前置。
比如由于降水不均衡,我國部分地區在特定季節會遭遇洪澇災害,保險公司可借助DRS鷹眼系統,基于億級歷史災害數據,可以篩選重點客戶實現防控。又比如在災前預警,通知企業客戶、工程項目,通過APP、官方微信等線上平臺推送預警短信,并在地勢低洼路段設置警示牌。
實時遙感數據也發揮了巨大的應用空間,比如第一時間對比受災前后情況,包括測算面積、體積等。幾年前只能依靠無人機,而現在衛星遙感進一步提升了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替代無人機。平安產險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發送預警短信98萬條,同時為1.2萬家企業客戶提供現場風險服務。
目前,這一系統在巨災保險方面側重于防災服務:災害來臨前,系統可以對承保客戶發送災害短信預警,客戶也可以利用系統查詢所在地點的9大自然災害評級,方便提前作出防災動作,減少巨災損失。
智能客服打通前端后端
和其他金融業務不同,保險的場景具有更為繁雜的流程,涉及客戶咨詢、投保、核保、理賠等業務,傳統的呼叫中心模式難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用戶需求和產品業務迭代。
大多數人對“客服”的感知是在前端,諸如服務態度好不好,問題有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等客服體驗,對承接客服的后端應該知之不多。在這之后有哪些科技手段呢?這方面眾安保險為記者舉了個例子。
客戶當天12時進線申請眾安百萬醫療險產品的腫瘤特藥,19時眾安的健康險醫療專員積極處理,將客戶需求同步第三方供應商。次日12時,客戶就收到供應商通知,可以憑證明去本市藥店取腫瘤特藥,且無需支付費用。解決問題的主體有坐席、健康險業務員以及第三方供應商等。眾安的智能客服工程師告訴記者,當用戶提出問題時,這些問題其實是分散在不同的業務系統中,交互所需要涉及的部門有數據部門、不同業務部門等來共同配合。各個部門的壁壘被打破,才能讓大數據等技術能力在客服層面發揮價值,讓智能客服擁有更智能的協同能力。
可視化回溯數據資料
互聯網保險已經進入“可回溯時代”。中國銀保監會也要求保險機構通過銷售頁面管理和銷售過程記錄等方式,對在自營網絡平臺上銷售保險產品的交易行為進行記錄和保存,使其可供查驗。
為了避免合同糾紛,保險銷售行為必須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詢、問題責任可確認,要求險企對于信息采集真實、全面、無感知等。這對險企在數據防篡改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所有可視化回溯材料至少需要保存5至10年,險企面臨著低成本、大容量的安全存儲難題。
在這方面,互聯網險企積極推出可視化回溯系統,該系統運用數據可視化還原、數據編排、容器引擎、容錯算法等前沿技術,實現用戶行為精準可視化還原。從回溯形式來看,傳統的靜態截圖由于其非連續性,容易損失細節,常用的數據埋點也存在日志記錄不直觀的問題。通過可視化的回溯形式,讓用戶行為清晰直觀;從回溯信息來看,囊括了產品版本、銷售界面和用戶行為全記錄,還原真實操作一遍責任定位。同時支持APP、PC、H5、小程序等多平臺回溯。系統通過壓縮算法處理,保證回溯資料高效無損,減低存儲成本,如短期健康險,一份3至5分鐘的回溯資料容量大小僅700K。
近年來,險企都在保險科技上不斷發力,一系列包括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將重構保險商業模式和內涵。《保險用戶需求新趨勢》報告顯示,隨著保險科技在行業內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自2018年起保險機構在科技方面的投入持續加大。截至2019年,中國保險機構科技投入總規模達319.5億元。預計未來三年中國保險機構科技投入規模可保持近15%的快速增長,2023年中國保險機構科技投入將達546.5億元。(記者 邱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