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第二輪回復交易所的問詢后,成都普瑞眼科醫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瑞眼科”)再一次更新了招股書。
普瑞眼科以成都普瑞眼科醫院為起點,從2013年至今,在吸收合并多家醫療機構后,最終形成了在全國17個城市,擁有18家專業眼科醫院、3家眼科門診部的業務規模。與很多民營眼科醫院類似,普瑞眼科的主要收入來自于視光手術、白內障治療、綜合眼病治療以及視光服務。
不過在眼疾治療這個市場,競爭已十分激烈,除了有北京同仁醫院、廣州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這樣的公立醫院外,還有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爾眼科”,300015.SZ)、華廈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廈眼科”)這樣與普瑞眼科模式類似的同業公司。
截至2020年末,頭部的愛爾眼科在國內已有眼科醫院146家,門診部88家,基本覆蓋絕大多數城市;華廈眼科也在全國布局了52 家眼科專科醫院,覆蓋了17個省45個城市,輻射國內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華北等廣大地區。
合并諸多獨立眼科醫院,業務布局主要在西南、西北等地區的普瑞眼科又能否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之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呢?
靠收購擴張偏安一隅
普瑞眼科的前身是普瑞有限,2006年由有眼科醫療器材銷售經驗的徐旭陽與其父徐五桂共同出資設立,其中徐氏父子控制的廣州鑫視康持有普瑞有限的主要股權,成立以后普瑞有限的經營主體是成都普瑞眼科醫院。
此后,普瑞眼科的實控人徐旭陽與廣州鑫視康直接或與其他投資人共同出資又設立了多家民營眼科醫院。如徐旭陽和廣州鑫視康2006年共同出資設立的合肥普瑞眼科醫院有限公司、2010年徐旭陽和外部股東葉朝紅共同出資設立的蘭州普瑞眼科醫院有限責任公司等。
從2006年成立普瑞有限,到2013年期間,徐旭陽、廣州鑫視康以及徐旭陽控制的普瑞投資單獨或與外部股東先后合資成立了十余家民營眼科醫院。不過自2013年開始,實控人徐旭陽或是出于對公司上市的安排,開始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等形式將徐旭陽控制或參股的獨立于普瑞有限的民營眼科醫院吸收合并到了普瑞眼科當時的運營主體成都普瑞名下。此后,普瑞眼科開始以成都普瑞為主體開設新的分支機構,如西安普瑞眼科醫院有限責任公司、蘭州普瑞眼視光醫院有限責任公司等。
在2014年-2019年普瑞眼科合并實控人控制的分支機構、開設新的分支機構期間,普瑞眼科還收購了北京華德、山東亮康、天津普瑞等三家民營醫院,合計形成了7389.20萬元的商譽。不過到2020年三季度,經過計提減值準備后,普瑞眼科商譽的賬面余額還有4048.89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末,普瑞眼科申報IPO期間,公司還支付了收購東莞光明眼科醫院(以下簡稱“光明眼科”)45%股權的預付款,擬控制光明眼科45%的股權,將光明眼科的收入與凈利潤納入公司的財務報表之中。2019年光明眼科實現1.34億元,實現凈利潤2304.98萬元。而截至2020年末,普瑞眼科的營業總收入也僅為11.93億元,凈利潤不足5000萬元。
雖然自2013年開始,普瑞眼科通過合并、收購或新設有序地拓展了公司旗下分支機構,但截至2020年三季度,公司的主要收入與利潤來源還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等地區。截至2020年三季度,西南地區為普瑞眼科提供了30.83%的收入,是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西北地區則為普瑞眼科提供了18.06%的收入。
2020年前三季度以上海普瑞與合肥普瑞為代表的華東地區雖然為普瑞眼科提供了22.04%的收入,但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上海普瑞仍處于虧損狀態,因此華東地區未能成為普瑞眼科的主要盈利來源。面對來自愛爾眼科、華廈眼科乃至于新視界在華東地區的強力布局,普瑞眼科的業務布局似乎仍難走出偏安西部地區的現狀。
也因普瑞眼科的收入集中在西部地區,因此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西部大開發所得稅優惠以及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免征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2020年前三季度這兩項稅收優惠的合計金額超過2000萬元,在當期公司凈利潤中的占比也達到了17.05%,而在2020年之前,這一比值均超過20%,2017年更是高達530.89%。
醫師短缺白內障手術量下滑
據2020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眼科醫療服務在國內有著巨大的需求。國內青少年近視眼總體發生率為53.6%,大學生總體發生率超90%;60歲以上人群白內障發病率高達80%以上,仍然是我國首位致盲性疾病;代謝相關性眼病、高度近視引發的眼底病變凸顯,與白內障一并成為我國當前主要的致盲眼病;干眼發病率約21%—30%。
不過在這個龐大的市場中,行業競爭卻十分激烈,除了有北京同仁醫院、廣州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等這樣的公立醫院外,還有愛爾眼科、華廈眼科這樣與普瑞眼科經營模式類似的十數家連鎖民營眼科醫院。僅在IPO排隊中的就有華廈眼科、普瑞眼科以及遼寧何氏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何氏眼科”),此外在港股已有多家上市的連鎖民營眼科醫院。
在競爭激烈的民營眼科醫院市場中,拓展業務布局、開設新的分支機構是這些公司擴大收入規模與公司利潤的主要手段。愛爾眼科就通過與投資機構合資孵化新開設的分支機構,再由上市公司發行股份將這些分支機構收購,并入公司報表之中,來拓展公司業務布局,以此規避掉因醫院前期固定資產投入造成公司凈利潤下滑的情況。在這樣的模式下,愛爾眼科的部分分支機構已開設到了縣級城市。華廈眼科、新視界以及何氏眼科也在通過自己的方式開設新的分支機構。
其實除了在分支機構布局上競爭激烈外,醫師短缺也是限制民營眼科醫院發展的關鍵。2020年中發布的2019年版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目前國內眼科醫師十分短缺,到2019年國內的眼科醫師不足5萬人。
與愛爾眼科14661名的醫療人員相比,普瑞眼科的醫護人員僅有1498名,這其中還包括部分護理人員以及其他領域如麻醉、放射科的醫師。以此算來,普瑞眼科擁有的眼科醫師數量會更少。在這些眼科醫師中還存在多點執業的情況,截至2020年9月末,普瑞眼科在全國范圍內擁有多點執業醫師105人,表明這些醫師將普瑞眼科作為了其他執業場所。
或許是因為醫師短缺,在報告期內,普瑞眼科27條醫療機構執業規范類的處罰中有十數條是因使用無相關資質的人員從事醫療相關技術工作而遭遇到了處罰。包括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使用其他科室的醫師在心電圖報告上簽字以及使用無資質的醫師開具處方等。
除了因醫師限制公司分支機構拓展外,普瑞眼科現有的收入增長模式也較難持續。分業務來看,普瑞眼科目前主要的收入來自于屈光項目,雖然在普瑞眼科超過同業公司的10%廣告宣傳推廣費率的刺激下,公司屈光項目的手術量有所上升。但目前的民營眼科醫院都將屈光項目作為公司的主要發展方向,在這樣的競爭下,普瑞眼科在屈光項目上的獲客成本勢必會水漲船高,從而吞噬公司的利潤空間。此外,在激烈的競爭下,2020年前三季度,普瑞眼科屈光項目平均每個病例的服務費用也結束了多年的增長,回落到了2018年的水平。
普瑞眼科另一個主要的收入來源——白內障項目,在醫保控費的改革中也受到了影響。此前眼科醫院普遍采取的通過白內障篩查來獲取患者的模式已難以持續,報告期內普瑞眼科就因違規進行白內障篩查而遭遇處罰。受醫保控費影響,自2018年開始,普瑞眼科白內障的手術量也出現了下滑。在白內障收入減少的情況下,愛爾眼科、華廈眼科均在積極布局視光服務,但普瑞眼科卻少有這方面的布局。
而為了應對白內障手術量下滑對公司收入的影響,普瑞眼科開始設法提高單個患者的醫療支出來保障白內障項目的收入。報告期內,普瑞眼科白內障手術的服務單價由2017年的4580.98元/例增加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的7882.61元/例,不到三年間增長逾7成。
普瑞眼科披露稱,給白內障患者推薦高端的晶體植入是公司提高單個白內障手術服務單價的主要方式。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高端晶體植入項目大多未納入醫保的目錄中,患者需要自費接受這些治療服務,這無疑會增加患者的治療成本。
針對普瑞眼科醫師短缺與公司業績增長方面的規劃等問題,《投資者網》也咨詢了普瑞眼科董秘辦,不過未能得到對方的回復。(吳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