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百度云,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首頁 資訊 國內 聚焦 教育 關注 熱點 要聞 民生1+1 國內

您的位置:首頁>資訊 > 城市 >

哈藥股份陷入虧損泥潭 預虧超10億元

來源:時代周報    發布時間:2021-02-03 09:14:30

經歷了營收五連降、凈利三連降之后, “廣告大王”哈藥股份(2.470, 0.01, 0.41%)(600664.SH)陷入虧損泥潭。

1月28日晚,哈藥股份發布業績預告,2020年度將由盈轉虧,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0.5億-13.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預計虧損6.9億-10.1億元。

對于業績預虧的原因,哈藥股份稱,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醫藥市場環境波動等不利因素影響,公司工業板塊部分核心品種的銷售出現下滑,商業板塊各類終端門店營業時間減少,部分治療領域藥品限售或禁售,醫療終端出現部分停診、限診,公司OTC(非處方藥)、處方藥等業務的營業收入受到影響;同時,因部分廠區技術性能落后、能耗高且已無法改造利用,計提減值準備預計減少利潤總額6928萬元。

除了經營下滑之外,還有兩件大事對其利潤造成較大影響:一是實施“三項制度”改革,產生大額的一次性辭退福利支出,預計減少利潤總額4.79億元;二是因GNC(美國健安喜控股有限公司)進入破產重整,對GNC可轉換優先股的應收股利計提減值準備,預計減少利潤總額1.37億元。

“‘三項制度’改革是公司為了優化資源配置,減少冗余資源的投入,對部分人員進行勞動關系調整。這次調整涉及一筆大額的費用。”1月29日,哈藥股份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該相關負責人表示:“對GNC投資的可轉換優先股,由于我們無法得到優先償還,已經全部計提減值。但是GNC中國區業務和跨境電商等業務目前還都在正常運營,GNC中國業務的實體還在公司合并報表范圍內。”

敗走GNC

在美國保健品巨頭GNC上“踩雷”,讓哈藥股份損失慘重。

這筆糟心的海外投資源自3年前。2018年,在中信資本的主導推動下,哈藥股份控股股東哈藥集團與GNC簽署了一系列投資的相關協議,并指定哈藥股份作為實施交易的主體。最終,哈藥股份支付了約3億美元認購GNC約30萬股可轉換優先股(若轉為普通股,可獲得GNC的40.1%股權)。

除了固定股息外,哈藥股份與GNC在香港、上海兩地成立合資公司,獲得GNC在中國內地的獨家經營權和獨家商標授權。具體操作模式是,從GNC進口產品,在中國境內以跨境電商形式銷售,線下僅設體驗店。哈藥股份持有GNC中國65%股份。

然而,GNC在北美的經營不斷惡化。2020年6月,GNC向特拉華州美國破產法院提出破產保護申請,計劃通過美國破產法第11章程序進行重整。美東時間2020年10月15日,美國高等法院舉行聽證會確認了債權人權利的分配事宜。哈藥股份作為GNC優先股股東,償還資序位列普通債權人之后,在分配判決中未獲得清償。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哈藥股份已對GNC可轉換優先股的投資成本全額計提減值準備,累計沖減其他綜合收益20.49億元;對GNC可轉換優先股的應收股利全額計提減值準備,累計沖減當期損益1.71億元。

也就是說,哈藥股份對GNC逾20億元的投資已經全部打了水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哈藥股份對這筆投資指定為“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計提的減值準備并未在利潤表上體現出來。

“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減值是直接沖減了凈資產,沒有影響利潤表,否則利潤表上虧損的數額恐怕要到30億元。”1月29日,上海某投資機構醫藥研究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由于GNC北美以外的公司實體(包括GNC與哈藥股份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并不在破產重整范疇之內,GNC破產重整一事暫未影響其在中國區的業務。

不過,哈藥集團似乎對拿下GNC的控制權仍有“執念”。在此前的GNC重整計劃中,哈藥集團曾欲以7.6億美元接盤。根據2020年6月發布的公告,GNC及其多數現有有擔保的債權人于臨近公告前另與哈藥集團以7.6億美元的價格向其整體出售GNC業務初步達到原則性意向。

對于此事的后續進展,前述哈藥股份相關負責人并不愿多談,“這是控股股東哈藥集團層面的事項,我們不太清楚,也不太方便多說”。

市場化轉型不易

面對內憂外患,哈藥股份的內部機制開始轉向市場化,2020年的一大動作是精減人員。

哈藥股份的“三項制度”改革與《員工關系調整方案》已于2020年制定完成,預計涉及到勞動關系調整費用的人員合計約為4623人。其中,內部退養397人,工傷人員97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人員3205人,對上述已確定“清退”的3699人共支付補償費用4.79億元;另有924人預計于2021年“清退”,預計需承擔補償費用約1.1億元。

“這跟裁員是不一樣的,我們是按照員工自愿、雙方協商一致的原則做一些調整,建立人才市場化聘用、不勝任人員退出的機制,激發企業活力。”前述哈藥股份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強調。

哈藥股份稱,2020年開展了公司全員崗位競聘,對未競聘成功且不再參與企業未來經營的人員提供內部退養、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等多種方式調整勞動關系。

在多位受訪人士看來,哈藥此舉并不意外。作為東北老牌國企,哈藥的衰頹更多源于內部因素:人員結構老化、產品結構老化、營銷模式過時、與市場變化脫節嚴重。

“哈藥有上千個品種在產在銷,不少產品因各種原因主動或被動停產,各個廠之間組織體系復雜,造成冗員很多,質量管控和成本核算都比較混亂。銷售人員流失也比較嚴重,過度依賴渠道,管不住終端。”1月29日,一位接近哈藥的業內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近幾年來,因外購化工原料、中間體或原料藥經常斷供或漲價,哈藥股份的阿莫西林膠囊、甲硝唑呋喃唑酮栓、注射用賴氨匹林等不少制劑品種都曾停產;而在環保高壓下,青霉素工業鉀鹽、6-APA和7-ACA等自產原料藥也被迫限產或停產。

“哈藥模式”曾經聞名于業內外。手握1800余個藥品批文、70多個保健品批文的哈藥,曾通過“大面積廣告轟炸+明星代言”的模式,在產品同質化嚴重的普藥時代創造過輝煌。但隨著普藥和OTC的黃金時代結束,重金砸入廣告的“哈藥模式”也逐漸失靈。哈藥和很多老牌企業一樣,面臨著轉型的陣痛。

近幾年來,從二次混改到換帥,哈藥在逐漸往市場化方向轉型。

2019年3月,哈藥股份挖來具有跨國藥企和產業投資雙重背景的徐海瑛出任總經理,以此開始了市場化管理團隊的搭建。徐海瑛曾是諾華集團中國區總裁,還先后擔任過國投創新投資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招商局集團健康產業投資公司總經理。

徐海瑛之后,肖強、王鵬浩、王海盛、梁里等人陸續進入哈藥股份的核心管理團隊,他們大多有海外留學背景,兼具跨國藥企和本土藥企的工作經驗。

2019年9月,哈藥集團完成第二輪混改,中信資本以38.25%的持股比例與哈爾濱市國資委平分秋色,中信資本CEO張懿宸坐上了哈藥集團董事長之位。

隨著哈藥集團由國有控股變為國有參股企業,哈藥股份亦從原來的由哈爾濱國資委控制變成了無實際控制人。

2021年1月8日,哈藥股份完成董事會換屆,張懿宸接替張鎮平出任哈藥股份董事長一職。(章遇)

關鍵詞: 哈藥股份 預虧 虧損

頻道精選

首頁 | 城市快報 | 國內新聞 | 教育播報 | 在線訪談 | 本網原創 | 娛樂看點

Copyright @2008-2018 經貿網 版權所有 皖ICP備2022009963號-11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聯系郵箱:39 60 29 14 2 @qq.com

欧美老妇与禽交|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欧美成AⅤ人高清免费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酒店|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