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0日下午華晨集團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的消息傳出,“華晨破產”“連寶馬也帶不動”的感慨之詞已經沸沸揚揚,不過,“華晨破產”并不會導致寶馬離開華晨,“破產”的說法也是不準確的。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集團重整申請,因而華晨集團進入破產重整程序,這與多數人理解的破產清算差別巨大。
一方面,華晨集團表示破產重整將聚焦自主板塊,不涉及合資品牌,也就是不涉及利潤“奶牛”華晨寶馬;另一方面,寶馬中國也對此回應,合資企業華晨寶馬的運營不受影響。
自主品牌經營困難
10月下旬,華晨集團發行的10億元私募債到期僅支付了利息,本金未能兌付,引發關注。11月13日,一位債權人依法向法院提起華晨集團破產重整申請。
與“破產清算”一樣,“破產重整”也是在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情況下啟動,但破產重整的前提是法人企業仍有挽救的希望,并獲得各方利害關系人的協商同意。
法院的裁定稱,華晨集團的現存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同時,華晨集團具有挽救的價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將指定華晨集團管理人,全權負責企業破產重整期間各項工作,債權人將根據法院最終批準的重整計劃獲得償付。
據遼寧省國資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華晨集團長期經營管理不善,自主品牌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負債率居高不下。2018年以來,遼寧省政府及相關部門一直努力幫助華晨集團解決現金流問題,但其債務問題積重難返。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華晨集團自主品牌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長期積累的債務問題爆發。華晨集團2020年半年報顯示,集團層面負債總額523.76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110%,失去融資能力。為解決債務問題,有關方面成立了華晨集團銀行債委會,力求債務和解,但未果。
自主板塊長時間的經營不善,對華晨集團的確是一種拖累,破產重整恰恰是華晨集團剝離不良資產、調整股權結構的最佳時機。
破產重整不涉及華晨寶馬
華晨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重整只涉及集團本部自主品牌板塊,不涉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與寶馬、雷諾等的合資公司。作為寶馬在中國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集團重整后有望實現重生,盡最大努力挽回債權人損失。同時華晨寶馬仍然是其未來穩定的利潤來源,而且還將不斷推出新產品,擴大規模。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5月和9月,華晨集團兩次轉讓旗下子公司、華晨寶馬的中方控股代表——華晨中國的股權至遼寧交投集團,9月,華晨集團剩余持有的華晨中國30.43%股權轉至華晨集團全資控股的遼寧鑫瑞汽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至此,華晨集團不再直接持有華晨中國股份,為了保全華晨寶馬不受重整影響可謂費盡心思。
今年三季度,寶馬集團營收262.8億歐元,稅前利潤24.6億歐元,凈利潤約為18.2億歐元,同比上漲17.4%。華晨寶馬第三季度在華銷量18.1萬輛,同比增長35.2%,成為增長主力。寶馬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投入程度并不會因為華晨汽車的重整而有所改變。據了解,寶馬集團仍將對華晨寶馬的投資將增加30億歐元,用于未來幾年沈陽生產基地的改擴建項目。(魏泓泉)
關鍵詞: 華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