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證指數上漲10.90%,指數普漲,滬深300、上證50、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分別上漲12.75%、 10.44%、13.38%和14.65%。從行業角度看,軍工、建材和有色領漲,漲幅分別29.82%、22.48%和19.97%;傳媒、通信和銀行表現較弱,漲幅分別為5.00%、3.26%和2.43%。
海外疫情仍處于持續擴散的狀態,北美和歐洲復工復產一波三折。相對而言,國內率先控制住疫情,國內經濟和企業盈利從底部開始爬坡,月度數據出現邊際改善的趨勢,受疫情壓制最嚴重的服務業也開始恢復。同時,國內政策大概率維持寬松基調,穩增長的政策也有望延續。
全球流動性處于負利率時代,充裕的流動性有望持續配置權益市場。我國金融開放的力度加大,外資配置中國的優質核心資產具備了可行性;我國率先進入疫情之后的經濟復蘇階段,A股的優質公司大概率在此次全球資金的再配置中受益,外資持續流入的趨勢不變。而在國內,房住不炒的思路延續,疊加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居民投資面臨資產荒,權益市場有望承接居民資產配置的需求。
對于8月的A股市場,我們認為A股在經濟修復、流動性寬松、資本市場改革等催化之下,整體大概率呈現震蕩上行的態勢,同時也會受到海內外疫情反復,以及不再局限于貿易和科技領域的地緣政治的擾動。結構性的機會相對更多,中長期我們相對看好醫藥、消費和科技,低估值的金融地產也會有階段性的機會。
醫藥:從中長期來看,醫藥行業的需求旺盛且確定性強,受益于龐大的本土市場、人口老齡化、經濟發展帶來的人均診療費用提升;從結構上看,醫??刭M將資金結余用于臨床急需和創新藥,非醫保醫療產品市場持續擴容。從全年的角度看,新冠疫情的影響很復雜并且持續時間較長,國內存在點狀復發的可能性,海外尤其美國、巴西、印度仍持續蔓延,還未見明顯拐點,因此醫藥股的行情有望延續。從政策角度看,自醫保局成立之后,市場對集采政策的壓力預期已經較為充分,無需太過擔心。今年醫藥行業整體估值水平有所提升,但估值會被業績增長縮小化;同時醫藥行業的馬太效應很顯著,核心資產維持高估值成為常態。投資方面看好三條主線,分別是疫情直接受益的爭端檢測、呼吸類器械和疫苗,滿足新醫療需求的創新藥和器械,以及受益于消費升級的自費藥品、器械、消費品和醫療服務。
食品飲料:白酒細分行業從中長期來看,中高端市場持續擴容;同時沒有海外競爭對手,也很難有新品牌入局,價格分層好,行業有較好的競爭格局;龍頭公司品牌優勢明顯,業績成長具有確定性和持續性。調味品行業持續擴容,供給端新品開發催生多元化產品,需求端受益人均消費量增加,而消費金額小和頻次低的特點使得行業2-3年的提價周期具備可行性;行業集中度低,龍頭公司憑借品牌、渠道和產品等優勢持續提升集中度的邏輯仍然成立。
新能源汽車:從長期來看,汽車向電動、智能方向發展趨勢明確,特斯拉引領變革,傳統車企加速推進升級。從區域來看,歐洲車企面臨歐洲交通碳排放法案的約束,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如期放量,份額超過中國市場居于全球第一。國內方面,工信部修改放寬準入門檻,有望吸引更多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促進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隨著疫情解除、補貼退坡影響逐漸消除,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將重新走向正軌。從投資角度來看,國內已經基本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產業鏈格局逐漸呈現。推薦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如特斯拉、大眾MEB供應鏈的優質公司,示范效應強,成長空間大。
TMT:半導體產業受益于5G、AI、云計算的發展,景氣程度處于復蘇態勢;在中美的大國博弈背景下,中國廠商進口替代開始逐步實現。云計算是行業的大趨勢,saas顯著改善商業模式,云計算企業可以獲得更加穩定的現金流、更高的用戶粘性以及更加優質的運維;各細分領域的龍頭均在積極進行云轉型。消費電子方面,5G商用帶來推動手機換新,同時射頻、天線、外觀、光學等方面全面創新將帶動asp提升;TWS耳機創新領域也有望迎來快速成長期。2020年5G進入了建設的高峰期,主設備以及PCB、天線、濾波器、光模塊等關鍵部件進入業績驅動的階段。
金融:宏觀經濟逐漸開始復蘇,央行結構性降息,以及證監會討論向銀行發放券商牌照,銀行股有望迎來估值修復。當前資本市場戰略地位提升到新高度,券商在資本市場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同時股票市場指數上行和交易量放大帶來經紀、兩融、券商自營等業務迅速發展,券商有業績和估值雙擊的機會。
地產:政策方面,“房住不炒”的主基調在未來仍將延續,但“因城施策”被給予更大肯定,將與“房住不炒”相輔相成,成為長期房地產調控的導向政策。結構方面,拿地和融資向頭部房企集中的邏輯依舊成立,行業集中度繼續保持提升。行業的估值處于歷史低位,在流動性寬裕的環境下大概率有估值修復的機會。
關鍵詞: 上證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