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進入到上半年的最后一個月,在年內持續的震蕩市下,公募基金分紅力度不減反增,總規模同比增逾九成,高達684.44億元。就具體類型而言,債券型基金成為“紅包主力軍”,分紅次數和規模分別占到總數的七成和六成以上,且自3月以來,單月分紅規模陡增。有分析人士指出,無論是對于市場未來的預期,還是投資者避險情緒的提升都加快了基金分紅的整體進程,在這一背景下,分紅能幫助投資者“落袋為安”,也有利于基金縮減規模,控制信用風險可能帶來的凈值波動。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今年以來,累計多達1375只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先后分紅1928次,刷新公募基金歷年來的同期分紅紀錄,分紅總額也高達684.44億元。對比2019年來看,兩項數據分別同比增長68.97%和91.86%。
年內分紅規模和次數大幅增長的背后,離不開債券型基金的強勢支撐。數據顯示,截至6月7日,債券型基金年內分紅440.61億元,累計1480次,分別占到總數的64.38%和76.76%。相較之下,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分紅規模則相對較少,分別約為198.62億元和24.35億元,分別占比29.02%和3.56%。
北京某大型公募內部人士指出,今年股債市場行情都有明顯的波動,導致多數投資者避險情緒濃厚。5月以來債券市場更是整體出現回調,債券型基金的收益也普遍出現下滑,在這種背景下,加速分紅進程可以讓投資者“落袋為安”,也可以提前鎖定基金的部分收益。從另一方面來看,全球疫情持續也為債券違約風險上升埋下隱患,配置難度加大,分紅也是縮減規模、控制風險的一種方式。
滬上一位市場分析人士也表示,作為此前經歷了較長時間牛市的債券市場,今年或已來到牛市尾部。前幾個月市場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寬松的貨幣政策的預期均比較一致,債券收益率持續在低位震蕩,也就使得債券型基金的整體收益表現較佳,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復工復產加快推進,宏觀經濟基本面也在逐步好轉,債券基金的未來收益預期則在走下坡路。
“尤其是繼4月多數債基獲得明顯浮盈之后,從基金公司的角度來看,分紅應該就成為當前收益較佳產品的選擇。”上述分析人士如是說。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從年內債券型基金單月分紅的情況來看,確實呈現出加速趨勢,且自3月以來分紅規模有明顯提升。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2月債券型基金分紅規模分別為58.74億元和54.01億元。但到了3月,這一數據陡增至119.37億元,4月和5月至今的分紅規模也分別達到72.9億元和135.59億元。
另外,在全市場的分紅規模排名方面,不同于以往權益類基金霸榜前列成為常態,今年以來,截至6月7日,分紅總額前10只產品中,債券型基金占到4只,且中銀證券安進債券和摩根士丹利華鑫多元收益債券分紅規模均超過10億元,分別達到11.99億元和11.52億元,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
前述市場分析人士直言,對于投資者來說,基金分紅確實是好事,畢竟根據規定只有實現正收益的產品才能進行分紅,也就是為投資者賺到了錢。但投資者也需注意,分紅只不過是對過去凈值增長的部分兌現,并不影響實際收益。而且如果投資者購買的是開放式基金,那么贖回一部分基金份額與基金分紅的效果并無差別。因此,在挑選基金產品時,過往的分紅規模和次數并不是衡量基金業績的唯一標準,甚至不當的分紅會影響到基金的投資收益,在挑選產品時,關鍵還是要看產品的累計凈值是不是在穩步增長。(記者 孟凡霞 劉宇陽)
關鍵詞: 債券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