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1日)有媒體報道說,昨晚,安徽省宿州市城市管理局社交媒體公眾號就曝光市民穿睡衣出行影像及身份證(部分數字打碼)一事,發布了致歉聲明。昨天,宿州市城市管理局在其社交媒體公眾號以“曝光不文明行為,提高市民素養”為由,公開曝光共計15人次所謂“不文明行為”,其中有7位市民因“穿睡衣出行”被公開曝光,除曝光抓拍的睡衣出行照外,還有顯然是這些人的身份證照的頭像,以及部分數字被打了掩蓋碼的身份證號。此舉一出,引發嘩然眾議。
看來,人們擔心遍布各處的攝像頭及其對公民身份快速識別的技術被不當使用,并不是多余的。這樣的不當抓拍及其身份識別,以及最近媒體所報有關公民各種實際上與征信無關的信息都將被納入征信系統的消息,應驗了人們的上述擔心。基于社會管理的公民信息集納及其整合,其理由完全是正當的。但是,集納和整合的正當性,并不等于使用的正當性。就如上述宿州市城管局,非經相關法定程序不能隨意調取公民身份信息,更沒有隨意公開公民影像及身份信息的權力。公民的面部影像,構成公民隱私的一部分,不經公民本人同意,不得用于除新聞現場外的公共平臺,法律對此有明確規定。
人們注意到,在涉及公民隱私問題上,類似宿州市城管局那樣的權力機構,屢屢越界。在這些掌控相關權力的人的腦子里,根本就沒有公民隱私權利那根弦,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在行權過程中規避、不觸犯公民隱私權,更不要說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保護公民隱私權。在這些人腦子里,小民之事,什么不可公開,什么不能曝光,什么不可旁涉七大姑八大姨地翻個底掉?有如此示范,就有效尤者動輒網上“人肉”這個,起底那個,全然沒有隱私的概念,視權利邊界為無物。
這些越界犯權者,為什么腦中無弦,為什么踩踏到了別人的權利而無意識,以致一而再再而三地今天此處越界、隔天換個地方又侵權?細思上述宿州市城市管理局所為,也許會找到部分答案。在此,“提高市民素養”當然不是壞事。實事求是地講,今日之城市治理水平及作為這種水平的現狀,尚有諸多不能令市民滿意的地方。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些諸多令市民不滿意的方面中,也毫無疑問地有市民需要努力和負起自己責任的地方。這其中又肯定有部分市民文明素養不高、甚至低下的問題。但是,市民文明素養,是不是哪個機構“一抓就靈”,是不是用公權力進入公民的私領域的越俎代庖、矯枉過正就能提高,這個答案并不難找。如果有人認為這些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那些被嚴苛律法約束過的人們的素養豈不應該更高,這樣的地方豈不是早就應該解決了民眾文明素養過低的問題?
不以正當手段做正當之事,就會導致隨意曝光不該曝光的,捂住瞞住應該曝光的,這實際上是一件事情的兩面。以為“提高市民素養”的目的正當,便認為“曝光不文明行為”名義下的公開公民面部影像為正當,這樣的思維,說輕了也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錯把手段當成了目的。簡單說,做正當之事,不能用非正當的手段去實現。這也正是程序正義的根由所在。以為目的正當,便可用不當行為之刀去削公民權利之足,以適正當目的之履,這等把事情辦砸的路數,被一些公權力的掌有者反復重蹈,其因可能也恰在其行為少被追究責,能夠道歉并撤回如此行政行為,已屬善為。
關鍵詞: 曝光市民睡衣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