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股老師搖身一變教比特幣操作:兩個月數十萬“不翼而飛” 虛擬幣行情軟件可人為操控
最開始,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專業股票推薦電話,但是投資人卻被拉進了虛擬幣的深淵。這場以“比特幣”設賭的局,讓入局者深陷其中,脫身無門。當數十萬的資金不翼而飛時,才驚醒悔悟。
“明天就是周末了,會有操作,是個好機會”,助手對劉洋說到,而在此之前,劉洋因質疑虛擬幣賬戶余額為零而被踢出群聊。
究竟是怎樣的騙局?劉洋身上發生了什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系了劉洋,試圖還原事件經過。
薦股老師搖身一變教比特幣操作:時間短、收益高?
“我們是昌鴻陽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我們這里有一個微信群,群里有專業的老師每天都會分享股票投資相關知識,同時每天也會分享好的股票,你要不要進群了解一下?”
2019年11月份初,劉洋接到這樣一個陌生號碼,通過該電話號碼,劉洋進入了“G21[昌鴻私募]交流群”。進群后的一段時間,群內會通過文字直播的形式講解股票相關知識,同時也推薦一些股票。后來,群里有人反映文字直播形式學習效果不好,希望能開視頻直播,老師就開了視頻直播。
記者嘗試打開視頻直播地址,輸入網址后,提示“要訪問的網站被大量用戶舉報,存在虛假信息,網站通過虛假的信息誘騙您進行交易,或誘騙您的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已為您攔截”。
開通視頻直播后,劉洋跟著老師通過視頻直播學習。在視頻直播一段時間后,老師說他們要推出他們的私募股票:昌鴻一號計劃和昌鴻二號計劃,保底收益30%,叫群里的投資者準備好資金,待合適的進場時機進場購買。
2019年11月18日和11月25日這兩天,老師在直播間里公布了昌鴻一號計劃私募股和昌鴻二號計劃私募股。
劉洋各買了一部分,但基本都處于虧損狀態,群里部分股友質疑該私募計劃股是不是騙人的?雖然直播間老師一直在解釋,但是股票并沒有起色。
2019年12月4日,晚間直播過程中,老師表示要通過別的方式帶大家把股票的虧損賺回來。接著,老師在直播里展示比特幣行情操作,并稱:“時間短、收益高。”當天晚上助手就把比特幣客服人員拉入微信群,說想賺回虧損的股友可以添加客服的微信詢問比特幣行情軟件注冊開戶相關事宜。
劉洋添加了比特幣客服微信,并下載了手機版行情軟件,同時注冊開通了賬戶。如果可以重來,劉洋一定不會添加這個微信號,也不會在這個軟件里進行比特幣買賣操作。
兩個月時間數十萬資金“不翼而飛”
在下載手機版行情軟件并進行注冊認證后,劉洋在軟件里通過手機銀行向指定的賬戶充值人民幣,然后按照即時匯率折算成美元到該手機版行情軟件的個人賬戶。
2019年12月5日,劉洋充值第一筆14220元人民幣到賬戶里。接下來一周,老師都在直播時間帶著劉洋等投資人進行操作。
在此期間盈利不大,但確實是盈利的。老師一直在慫恿劉洋等人持續充值足夠的資金,并表示資金越多賺的收益就會越多。同時,還要求每人截圖充值的資金量,不充值就不帶著操作。
之后劉洋又陸續充值了幾次,從2019年12月5日至2019年12月17日,劉洋累計充值173030元人民幣。最終,劉洋被拉進“25萬線下精英實戰群”資金群。2019年12月5日到2019年12月20日這段期間,老師帶單操作都是盈利的。
轉折發生在2019年12月22日,這天早上,助理發信息給劉洋說今天行情好,老師會加播帶單操作,并且特別叮囑為了不泄露操作指令,讓劉洋退出之前加的微信群。
當天中午13:00老師開播,13:40下指令讓劉洋等人買漲,接下來的半個小時略有下跌且行情一直在震蕩,老師隨后表示直播已經一個多小時了,要先退出直播,他會在群里發操作指令。
詭異的事情出現了,在老師退出直播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行情軟件顯示,劉洋所購買的虛擬幣突然暴跌500多個點。劉洋對記者表示,其盈虧一個點對應的是350美金,暴跌的一瞬間,賬戶里的資金全部虧完,賬戶余額也瞬間從正值變成負值。這也意味著,劉洋不僅將自己的資金虧空,還有欠賬。
老師、助理、比特幣客服等人均失聯
暴跌后,劉洋立即聯系助理跟她說明情況,助理把劉洋的情況反映給老師后,老師表示要幫劉洋填補賬戶負值。暴跌當日下午六點左右,劉洋賬戶的余額從負值變成零。
此后,劉洋在微信聯系老師,老師說虧的那些錢不怕,并讓劉洋再充值,找人帶他把虧掉的都賺回來,因為沒有資金,所以劉洋沒有繼續充值。
2019年12月23日,老師繼續直播,對22日的行情暴跌只字不提,并且把劉洋踢出群聊。
2019年12月27日,助理給劉洋發微信稱,第二天老師會帶著繼續操作虛擬幣,叫他去充值,劉洋因沒有資金所以沒充值,這次也是劉洋最后一次聯系上助理。
劉洋表示,2019年12月29日至今,劉洋數次發信息給助理、老師、比特幣客服等人,均沒有回復。
在與劉洋的交談中,記者了解到,上述老師稱自己所屬公司為昌鴻陽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記者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并沒有找到該公司信息。記者通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私募基金管理人綜合查詢系統檢索“昌鴻陽關私募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也沒有找到相關信息。
此外,據劉洋所述,其使用的名為THOMAS的比特幣交易軟件已經無法登陸,官網也打不開了。
行情軟件可人為控制 業內:小的交易軟件存在跑路的可能性
記者注意到,劉陽所使用的比特幣行情軟件可以人為控制客戶賬戶虛擬幣的數量,進行"加倉、減倉"操作。
記者調查了解,開發一個虛擬幣行情軟件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8萬至30萬元就可以開發一個帶不同功能的行情軟件。開發者可自由選擇所附帶的功能,包括幣幣交易、借貸數字貨幣、充值提現、行情顯示、掛單操作等,投資者可以人民幣購買各種主流數字貨幣,也可以出售這些主流貨幣。
數字貨幣行業資深從業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心化的軟件,都有被人為操控的可能性。代碼寫出來的世界,有bug很正常,被人為控制也很正常,小的交易軟件分分鐘都有可能跑路。
那么,上述事件中的操作合法嗎?老師、助理、比特幣客服人員的突然失聯又存在哪些法律風險?投資者的損失還能追回嗎?
帶著上述疑問,記者采訪了數字貨幣行業資深律師。該律師對記者表示:我們首先需要了解虛擬幣的性質。依據我國《民法總則》,網絡虛擬財產是受法律保護的,而目前法律法規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之屬性還沒有明確規范。此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否定“虛擬貨幣”作為貨幣的法律地位,但并未對其作為商品的財產屬性予以否認。對此,結合司法實踐關于肯定比特幣的虛擬財產地位的案例。我認為,將虛擬幣定義為虛擬財產更為適當。虛擬幣交易軟件賬戶中的虛擬幣屬于投資者所有。故虛擬幣交易軟件工作人員操縱投資者賬戶里的虛擬幣數量,其行為本質侵害到投資者的財產權益。
上述律師表示:如果投資者的虛擬貨幣是被工作人員設計清空的,因為虛擬貨幣目前的法律定位為虛擬財產,該工作人員的行為實質侵犯他人財產權益,可能涉嫌的罪名包括盜竊罪、詐騙罪、集資詐騙罪等。
遇到該類情況,投資者還需盡快采取私力救濟措施,包括嘗試與投資軟件開發者取得聯系,積極協商等。必要時可以提起訴訟。如工作人員已失聯,投資數額較大,涉嫌盜竊或詐騙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報警,投資者的損失是否能夠追回還需更多的當事人信息以及案件調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