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艾瑞咨詢發布《2019年中國95后洞察報告》,報告展現了95后的一些消費現狀。例如95后每月花銷超過3000元,生活較為富足;多數95后具有一定的理財意識;樂意進行文化娛樂消費,41%的95后為偶像“用愛發電”,過去一年平均消費金額高達1365元;95后已成為二次元文化圈的主力,不吝嗇付費購買周邊產品……
透過《2019年中國95后洞察報告》,可以看到,95后一邊在拓展文娛領域消費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他們正在構建起態度鮮明的消費理念。
95后的錢到底去哪兒了?他們如今有著怎樣的文娛消費觀?關于花錢這件事,本報記者與一些95后聊了聊。
消費不計較太多,但必須和預期得到的文化體驗對等
95后姑娘樸朵晴,畢業一年,從事電商工作。她的消費理念是:“吃的和精神上的東西缺不得”,幾乎沒有任何規劃的文娛消費,容易一不小心加重生活負擔,但目前沒有改變的意思,開心就行。
看電影、戲劇和買書是樸朵晴文娛消費的主要內容。“2018年我一年在電影院看了30部左右的電影,2019年上映的電影質量和種類我實在不喜歡,就看了10部左右。自從買了kindle,我就很少花錢買紙質書了”。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支出,樸朵晴從不記賬,但凡出現“想看想要”的東西,她定會麻利入手。若是碰上一部預感品質不錯的話劇,即使價格很不溫柔,她也會想方設法買到票。
樸朵晴消費的核心標準是,花的錢必須和預期得到的“文化”是對等的。“比如我一開始預想這部電影是爆米花電影,只要不是一部邏輯混亂的電影,那么花30元我就可以接受。但是假如一部同為30元的電影是我期待很久的,瑕疵多一點我都不高興”。
樸朵晴會根據文娛產品的“制作者態度”來嚴格判定每次消費效果。例如看完《送我上青云》后,她認真復盤了一下,覺得這部電影瑕疵不少,但是能看到姚晨作為導演的思考以及整個團隊的努力,感受到他們“不是沖著圈錢來的”,因此樸朵晴內心對所謂的“對等文化體驗”標準就可以酌情降低,認為自己“花的這筆錢受到了尊重”。
樸朵晴感慨,現在95后年輕人會覺得,在信用卡和花唄可以還得起的范圍內就使勁花錢,能還得起就沒什么。“很多年輕人都會有超前消費的負債壓力,我覺得大家愿意承受這種壓力的主要原因是,大家消費時感受到的快感要大于負債的壓力。如果壓力真的大到影響正常生活,自制力還是要有的”。
“我不想改變消費習慣,只想努力讓自己掙更多錢,有能力負擔得起自己。”對于管理資金的計劃,樸朵晴希望能擺脫徹徹底底的“月光”,在工作第二年攢夠1萬元人民幣。
為熱愛花錢很值得,但追求快樂也要量力而行
在文娛消費上,樸朵晴堅持不記賬,態度有點“放飛”。同樣是為了讓文娛消費體驗更盡興,24歲的銀行柜員劉涵宇,選擇非常精細地記賬和嚴謹規劃支出。
根據《2019年中國95后洞察報告》,在“2019年中國95后做過的支持偶像行為”統計圖中,88%的人會觀看節目、比賽等,而買代言商品的人群占據29%,參加見面會的占10%,95后為自己的偶像打call已經成為稀松平常的現象,自然飯圈消費也“強勢霸占”95后的錢包。
追星,算是劉涵宇最主要的文娛消費。今年最近一次追星是夏天出國看愛豆的演唱會。劉涵宇展示了她的記賬App賬目:偶像演唱會門票是1200元人民幣,機票花費1719元,簽證329元,住宿和別人拼房兩晚共計250元,出行期間其余零花錢500元。
“追星這種愛好,一不小心頭腦發熱就會花很多錢,比如演唱會票、站姐的周邊都很貴。所以我每個月扣掉房貸后,會給自己的生活費設置一個限額,每記一筆就在配額中減掉相應的錢。”劉涵宇說,每次在“頭腦發熱”的邊緣瘋狂試探時,只要打開記賬App,看看本月預計還可以花多少錢,然后進行靈魂拷問“究竟是哥哥重要還是吃飯重要”,整個人立馬就能冷靜下來了,再喜歡也要量力而行。
劉涵宇提到,當下一些記賬軟件設計得很花哨和高能,以“和你的偶像聊天”為賣點,吸引追星女孩下載使用。若想持續體驗“愛豆回復你消息”的美好感受,你需要一筆一筆錄入日常花銷,收獲“愛豆噓寒問暖”——有一些從不記賬的女孩玩著玩著驀然回首,“咦?記賬也不錯”。
劉涵宇很慚愧,工作兩年的她基本還處于“月光”狀態,買房是家里人幫交了首付,追星肯定不能再花家里的錢。從2019年3月開始,劉涵宇將每個月開銷配額減少1000元。而且她還有一個特殊的節流方式——由于所有沖動消費都發生在網購中,所以她會專門取出一部分現金裝進信封“封存”,降低沖動“剁手”的可能性。
臨近年終,記賬App提示劉涵宇堅持記賬打敗了90%的人,她產生了一點成就感。“在我性格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時候,清楚了解自己的消費情況,才能把控以后的消費習慣”。
銀行客戶經理黃玟玟,認為文娛消費的本質就是精神消費。“有機會就要抓住,我的小哥哥能火幾年?”在黃玟玟看來,老一輩人的消費觀,花錢必須買實用的東西,但對年輕人而言,花錢可能更多是為了圖爽圖開心。
“因為生活太苦了,你還不讓我花錢嗎?能力范圍內的愛好,我不會care要多少錢,超過那個度的話,我也不會花錢”。黃玟玟對如何“節流”也有自己的小策略。“每個月我所有的消費都刷信用卡,下一個月還,這樣可以留出一部分現金以取得利息”。
真情“入坑”的愛好,別人看不懂而我堅持投資
除了常規消費項目,一些在長輩眼中“怪力亂神的愛好”,亦是95后愿意長期堅持投資的對象。
正在德國留學的23歲姑娘趙曦,2019年的文娛消費賬單屬于漢服和棉花娃娃。她的媽媽最早看到她買回來的漢服時,態度是——“你別整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穿出去別人以為你有病。”但是到了今年,趙曦的媽媽已然很熟悉女兒感興趣的這個領域,能準確說出趙曦每一套漢服的形制,比如能清晰分辨出哪一件漢服是“文物同款”。
趙曦對漢服的購買目標是一年得到一兩套喜歡的款式足矣。“因為漢服算是大筆開銷,我會有一個預期的限額,貴精不在多”。趙曦入手最貴的一套某知名品牌漢服,價格為3000多元人民幣,這個數字對學生而言花費很驚人了。
“當時買那套漢服前,我給自己的預算只有1500元左右,我問我爹意見,他說要么就一次到位,要么就別買。剛好過年有團購折扣,我爹給了我一部分資金。”趙曦如今入手漢服的宗旨是寧缺毋濫,只買最喜歡的。
2019年趙曦的購物清單還多了棉花娃娃,則是因為今年6月“仿佛被神秘力量召喚”。“我開始只是想買個床帳,但覺得床頭有點空,那就買幾個娃娃吧,要不搜搜千璽的娃?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完全忘記了要買床帳這件事”。
入了“娃坑”,趙曦一口氣買了各種配套產品,在她眼中,這不是玩娃娃,而是“養娃娃”。她會樂顛顛把棉花娃娃介紹給爸爸:“看!這也是你的兒子!”
同樣在今年入了“棉花娃娃坑”的王嘉怡覺得,她能從中獲得“重新塑造的快感”。當她精心打扮娃娃,并拍照在網絡空間展示時,這個行為“表達了內心的審美和態度”;若是曬的“娃照”還能得到其他網友的夸獎,王嘉怡會感到很滿足,同時她也會“觀摩學習”網上更好看的娃娃裝扮,“持續刷新審美和目標,永遠走在上坡路上”。
另外,王嘉怡覺得這種愛好不會給日常消費帶來很大壓力。“大家很珍惜娃娃,在這個愛好圈子里娃娃是可以保值的,不會被丟棄和淘汰。如果你想換更喜歡的娃娃,掛到網上轉賣給其他有緣人,對你自己起到回血作用,收支平衡,而整個圈子也在健康循環”。
王嘉怡感嘆,這一類真情投資的愛好,還有一個好處是——“循環的周期很長,等待的過程中我們承擔時間成本,未來消費時也會更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