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農發展(002299)2021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所處的行業情況
公司屬于白羽肉雞生產及肉類食品深加工行業。白羽肉雞是對白羽快大型肉雞的簡稱,中國白羽肉雞產業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是目前我國農業產業中現代化、標準化、產業規模化程度最高的新型產業。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生活節奏的加快,消費者的食品消費觀念已經從最初的滿足于溫飽發展成為追求高品質、方便快捷的消費,因此對營養價值高、食用便利、安全衛生的肉制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但我國的肉制品人均消費總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相差甚遠,發展空間巨大。在肉類產品中,雞肉以其一高三低(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和低熱量)及生產周期短、飼料轉化率高、經濟效益顯著、環境友好等優勢,已成為我國第二大消費肉類,且在我國肉類消費結構占比逐年迅速提升,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1、行業概況及行業發展趨勢(1)關于規模總量白羽肉雞是全球接受度最高的肉類品種,在全球所有肉類消費結構中其占比達到四成左右。同時,從占比結構細分來看,2021年全球雞肉產量約9,990萬噸(主要為白羽肉雞產量),豬肉約10,148萬噸,全球雞肉與豬肉產量已連續多年保持約1:1的比例。從國內肉類結構來看,中國雞肉產量占國內肉類總產量約為三成左右。2020年,中國雞肉產量約為1,717萬噸(其中白羽雞肉產量約為977萬噸,黃羽肉雞產量約為547萬噸,817肉雞產量約193萬噸),豬肉產量約為4,113萬噸,至2021年,中國雞肉產量約為1,743萬噸(其中白羽肉雞產量增長至約1,020萬噸,黃羽肉雞產量降至約499萬噸,817肉雞產量增至約224萬噸),豬肉產量超預期恢復,增至5,296萬噸。因此,無論從雞肉在肉類結構占比來看,還是從雞肉豬肉產量比例來看,我國的雞肉未來都具有較高的成長空間。(2)關于中長期成長性1)我國雞肉人均消費量處于全球較低水平從人均雞肉消費量的角度來看,目前我國人均雞肉消費量不足10千克,相較于美國接近50千克的人均雞肉消費量,我國僅為美國的1/5;從全球來看,我國人均雞肉消費量也處于全球較低水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2。據FAO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地區人均雞肉消費量也遠低于中國臺灣地區的33千克和日本的18千克,人均雞肉消費量長期增長空間大。2)餐飲連鎖化率提升加速,疊加疫情影響將加速個體餐飲出清,有望提振標準化食材需求2016年以來,由于我國商鋪租金大幅上漲以及人員工資提升,餐飲店利潤空間大幅被壓縮,倒逼餐飲門店連鎖化率提升。同時,基于外賣興起、餐飲供應鏈的優化和門店管理能力提升等因素,連鎖餐飲店運營效率提高,連鎖餐飲店快速復制能力提升。根據《2021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2018-2020年我國餐飲連鎖化率從12.8%增長至15.0%,行業連鎖化率在逐年提升。然而,目前我國餐飲連鎖率化仍遠低于美國的54%和日本的49%,未來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空間。與此同時,連鎖餐飲企業對標準化程度較高的餐飲半成品需求較大,因此在僅考慮餐飲連鎖化率提升的情況下,亦有望推動未來對餐飲行業半成品需求的持續增長。3)餐飲行業及家庭消費雙驅動雞肉深加工行業發展2010年全國餐飲業收入1.76萬億,到2021年增長到4.69萬億,年復合增長率為9%,而根據中國烹飪協會五年(2021-2025)工作規劃,預計“十四五”時期我國餐飲業收入年平均增長10%以上。考慮到近年來中央廚房模式興起,深加工B端滲透率快速提升,以及疫情催化下C端增長也明顯提速。當前,公司深加工食品銷售渠道以餐飲和家庭消費為主,已經實現了 B 端和 C 端全面覆蓋。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深加工市場 B 端與 C 端規模比例約為 8:2,其中 B 端餐飲企業是主流。由于深加工企業的運作類似中央廚房模式,能夠很好解決門店后廚面積過大、人工成本過高的餐飲業痛點,餐飲企業對其需求旺盛。從需求角度出發,“深加工+餐飲”的B端外部央廚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有望為深加工食品帶來極大的B端滲透空間。而“更懶”、“更忙”的社會現狀也有望帶來C端高速增長的前景。特別是C端低價格彈性給深加工企業帶來了更大的利潤空間。對比外賣,深加工食品不僅具有外賣方便快捷的屬性,更在健康美味、操作體驗感等方面更勝一籌,更具性價比。而且從一定意義上講,外賣也是深加工下游餐飲渠道之一,實際并不會對深加工食品造成大量擠出。總體來說,深加工行業有望受B端和C端需求高增長的催化,行業空間有望快速擴容,持續保持高速成長。從供給端看,冷鏈物流的發展進一步完善了深加工產業鏈的基礎設施。家用冰箱、微波爐等電器的普及也為深加工食品推廣提供了基礎條件。新興的新零售模式不僅拓寬了深加工食品的銷售渠道,也加速了消費者教育。此外,在疫情催化下餐飲企業陸續下場布局,為行業帶來了極大的市場關注度,C端市場培育的腳步進一步加快。因此深加工行業在供需兩端催化下有望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未來市場空間廣闊。4)雞肉類連鎖快餐已成主流:雞肉類快餐品牌迅速擴張,帶動對雞肉及雞肉深加工食品的需求肯德基、麥當勞等連鎖餐飲企業通過渠道下沉搶占市場,實現規模化倍速發展,餐飲連鎖化率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快餐連鎖店發展態勢迅猛,2015-2019年我國連鎖餐飲企業總門店數從2.37萬個增加至3.44萬個, 年均復合增速達到9.7%,2015-2019年我國連鎖餐飲企業收入從1,526.61億元增長至2,234.5億元,年均復合增速為10%。 總體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其中,雞肉類快餐連鎖品牌的規模擴張貢獻了重要力量,在2020-2021年度排名前十的全國快餐店中,共有5家快餐店以肉雞類食品為主,其余5家亦提供肉雞類相關產品,核心原因在于我國禽肉產品較為成熟、穩定的供應鏈。隨著餐飲供應鏈食材標準化和商超經營業態升級,雞肉加工制品在雞肉總產量中的占比有望逐漸提升,雞肉制品行業的規模擴張有望加速。5)年輕消費者飲食習慣轉變帶動雞肉需求高增長“健康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隨著社會的發展,飲食健康已從“食飽階段”、“食好階段”升級至“營養階段”。我國健身人群數量增長迅速,據《2020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我國的健身人群在2020年達到7,029萬人,相較2019年同比增長3.19%。在14億的總人口基數下,中國的健身人口滲透率為5.02%,盡管相比美國的15.2%有著約3倍的差距,相比歐洲平均水平的8.1%也還有著1.6倍差距,但從趨勢來看,中國同美國、歐洲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在運動健身人群的年齡分布中,2020年中國18-25歲人群占比19.8%,25-35歲人群占比43.3%,18-35歲合計占比63.1%。健身人群主要以增肌肉和減脂為主,隨著健康飲食觀念的深入,雞肉產品憑借其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和低熱量的特性,深受健身人群鐘愛,健身人群的增長以及健康意識水平的提高將成為雞肉消費增長的重要動力。(3)現階段行業的行業情況1) 雞肉占肉類消費比例提升2019-2020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豬肉供應出現巨大缺口,雞肉作為最佳替代動物蛋白來源,補充速度和經濟效益比其他動物蛋白具有優勢,近些年雞肉在中國肉類蛋白的消費占比得到了迅速提升。2)行業處于周期筑底階段白羽肉雞行業在經歷2019-2020年周期高點之后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急劇下滑,目前處于行業筑底階段。2021年,受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大幅上升的影響,養殖成本明顯增加;疊加新冠疫情影響,消費增長乏力,雞肉銷售價格持續低迷,雙重因素共同導致行業虧損。加之在2022年春節之后飼料價格再次大幅上漲,同時我國新冠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態勢,直接促使行業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虧損加劇。3) 產能去化,行業集中度提升在白羽雞養殖行業周期下行的影響之下,業內中小企業在資金、規模、品牌、渠道及管理等方面不具備優勢,難以面對嚴峻的行業形勢,導致其減產甚至退出,2022年春節之后行業內在產種雞出現大面積提前淘汰,這些因素都將導致未來行業供給數量下降;相反,大型企業抗風險能力遠高于中小企業,隨著行業中小企業加速出清,未來白羽雞養殖業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大企業在成本控制、雞肉議價等方面將更具優勢。二、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公司需遵守《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第3號——行業信息披露》中畜禽水產養殖業的披露要求1、公司基地布局公司生產基地主要分部在福建和江西,并在浙江及上海設立了創新營銷中心和產品研發中心,目前公司白羽雞養殖產能已接近6億羽,已建及在建食品深加工產能合計超過43.32萬噸,產品輻射范圍廣,并深銷海外。2、一體化的全產業鏈布局公司建立了集飼料加工、種源培育、祖代與父母代種雞養殖、種蛋孵化、肉雞飼養、肉雞屠宰加工、熟食加工等環節于一體的肉雞產業鏈布局,是目前全球白羽肉雞行業最完整、配套產業集群,在白羽肉雞全產業鏈企業排名中名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七。3、公司主要產品(1)上游肉雞養殖及加工板塊雞腿 翅中 翅根鳳爪 雞胗雞爪 胸肉 雞胗(2)下游食品深加工板塊公司下游食品深加工板塊的主要產品包括雞、牛、羊、豬等深加工肉制品,主要面向B端大客戶以及C端消費者。薄脆雞腿 雞塊 香烤翅中孜然牛肉串 新三杯雞 魚香肉絲嘟嘟翅 脆皮炸雞 手工慢腌西冷牛排宮保雞丁 奧爾良雞翅中 肉多多雞塊三、核心競爭力分析1、全產業鏈優勢公司建立了集飼料加工、種源培育、祖代與父母代種雞養殖、種蛋孵化、肉雞飼養、肉雞屠宰加工、熟食加工等環節于一體的肉雞產業鏈布局。自繁自養全配套全產業鏈有以下四個優勢:(1)全產業鏈能有效熨平行業周期波動,降低盈利的波動性:全產業鏈覆蓋可有效減少單一環節市場波動對整體盈利的影響,有利于實現公司按計劃對各個環節成本的把控,增強公司抵抗周期性風險的能力,公司毛利率與同行業其他公司相比更加穩定。(2)全產業鏈實現產品“優質、可控、可靠、可追溯”,給公司帶來品質紅利:公司依靠自繁自養全配套全產業鏈建立了可靠的全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優異的雞肉品質與有保障的食品安全,為公司與百勝、麥當勞等高要求、高標準的優質客戶開展長期合作提供可靠基礎。(3)全產業鏈保障了生產的穩定性:依靠自繁自養全配套全產業鏈,公司內部的各生產環節環環相扣、均衡生產、計劃性強,產品產量均勻穩定。(4)全產業鏈閉環管理有效實現疫病防控:公司從飼料加工、種源培育、祖代與父母代種雞養殖、種蛋孵化、肉雞飼養、肉雞屠宰加工、熟食加工等環節均采取了閉環管理,能有效阻絕外部因素的影響,確保公司防疫體系安全、有效。2、自研種源優勢公司潛心十余年白羽肉雞育種工作,成功鍛造出“圣澤901”白羽肉雞配套系,并于2021年末獲得農業農村部批準,取得對外銷售資格,“圣澤901”是我國第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白羽雞品種。種源的突破使得公司具備三方面優勢:(1)自研種源有效保障上游穩定供應。自研種源不依賴外部進口,有效保障了上游供應的穩定,公司可以準確制定未來生產計劃,降低經營風險。(2)自研種源的本土適應性強。國外引進的種雞常攜帶多種疾病,帶來了極大的生物安全隱患,“圣澤901”完成了多種垂直性傳播疾病的凈化,雞群干凈、本土適應性強。(3)自研種源性能優異塑造成本優勢。“圣澤901”產出的父母代種雞及商品代肉雞在產蛋率、料蛋比、出欄日齡等眾多指標均體現了明顯且穩定的優勢,同時“圣澤901”抗病能力強,一系列優異性能共同塑造了公司養殖“圣澤901”所帶來的成本優勢。3、產品研發優勢公司先后在光澤、福州、上海成立了三大研發中心,根據不同銷售渠道配備不同的研發團隊,并推動產品資源共享,促進各渠道協同性,提升開發效能。公司現擁有130余人的專業研發隊伍,團隊內廚師均有高級中/西餐廳、米其林餐廳、五星酒店的從業經歷。研發成果方面,公司持續開發各類新品,并將成功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品為公司帶來盈利。2021年產品轉化58個,增長200%。2021年新品銷售額9.07億,2014-2021年,新品銷售年復合增速約為29%,增長迅速;其中重點客戶新品銷售年復合增速約為33.4%。其中C端產品研發方面,公司2021年新推出的“脆皮炸雞”和“嘟嘟翅”兩產品成功實現單月銷售額破千萬。4、產能規模化優勢目前公司白羽雞養殖產能已接近6億羽,已建及在建食品深加工產能合計超過43.32萬噸,位列全國第一。根據公司“十四五”規劃,未來,公司上游肉雞養殖產能將提升至10億羽,下游食品深加工產能將超50萬噸,銷售額超過130億。公司產能規模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一方面,規模化生產有助于公司降低采購和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公司領先的產能規模,能夠隨時滿足大客戶臨時性增產需求,在開發和服務優質大客戶時具有絕對優勢。5、大客戶優勢30多年在白羽雞行業的沉淀和積累,公司已與百勝中國、麥當勞、德克士、沃爾瑪、永輝等國內外知名客戶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公司深度綁定大客戶,做到不僅僅是供應層面的聯系,更涉及研發層面的深度綁定,努力實現與客戶共創價值。多年來,公司在服務高要求高標準的大客戶的同時,對產品質量始終保持極高的追求,并不斷提升自身研發能力,持續不斷地產出高質量高附加值的產品。6、資金成本優勢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18.43億元。且公司三十多年來在業界積累的優質信用,擁有大量的未用授信額度。除流動性充裕之外,公司融資成本低至3%以下,優勢明顯。充裕的流動性+較低的融資成本再結合公司多年來的穩健經營,能有效抵御系統性經濟風險以及行業周期性所帶來的經營壓力及財務壓力。為公司在經濟下行、周期底部的背景下整合行業優勢資源,打造內生增長與外延擴張雙輪驅動的發展引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四、主營業務分析1、概述1、回顧報告期情況2021年公司產量、銷量和營業收入均實現增長。全年雞肉銷售量105.54萬噸,完成肉制品銷售量22.46萬噸,分別較2020年增長7.86%和17.13%。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6億元,較2020年增長4.82%,全年實現凈利潤4.48億元。同2020年相比,若剔除2021年玉米、豆粕等原材料上漲及雞肉銷售價格下降等外部市場因素影響,全年凈利潤將增加約18.30億元,較2020年提升約12%。2、報告期內重大事項(1)種源突破獲得認證,養殖端增量提質2021年是中國白羽肉雞育種工作的突破之年。公司潛心十余年,堅持不懈開展白羽肉雞育種工作,成功鍛造出“圣澤901”白羽肉雞配套系,并于2021年12月正式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鑒定,為解決中國白羽肉雞種源“卡脖子”問題貢獻了一份力量,加快了中國白羽肉雞國產化的實現,為保障公司“十四五”規劃的實施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是擺脫進口種雞供應量束縛,解決了后續擴產過程中種源供給“量”的問題,種雞自給將使供應鏈穩定性日益增強;二是突破進口種雞性能方面的局限性,解決“質”的問題,總體來說,“圣澤901”配套系本土適應性強、遺傳穩定,父母代種雞產蛋率、種蛋合格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高,商品代肉雞增重快、產肉多、飼料轉化效率高,綜合性能優于國外進口品種,適合在我國各地區飼養。公司自2019年初停止從國外引種之后,已逐步完成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更替,借助“圣澤901”的優勢,2021年公司養殖水平也創下了歷史最佳水平。(2)資本支出穩步增加,產能持續落地報告期內,公司持推進“圣農十四五規劃”,落地固定資產建設,全年總投資達15.64億元,建設項目覆蓋了全產業鏈各環節的廠/場,具體包括原種項目配套場新建,養殖環節新、擴建,食品深加工八廠建設完成,以及大量的自動化升級改造等事項。項目的順利推進,不僅有利于產能提升,也為生產、管理的優化提供保障,更進一步促進綜合生產能力、產品品質、豐富產品品類,增厚公司綜合競爭力。(3)推動精細化管理,各環節效率不斷提升報告期內,在種源優異的基礎上,公司在各版塊、各環節系統性開展精細化管理、實施降本增效舉措,并實現在剔除市場波動及數量增長等變動因素下,公司全年從管理提升上取得利潤約2.80億元。在上游養殖板塊,各環節均實現了一定的突破,如種雞孵化環節的生產性能進一步提升,產蛋性能同比提升,料蛋比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雛雞成本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肉雞飼養效率繼續提升,歐指同比提升超過5%,單羽飼養費用同比下降;肉雞加工環節降本增效效果顯著,生產成本明顯降低,各生產經營指標提升顯著;銷售環節實現高價值渠道與客戶開發的雙突破,鮮品率大幅提升,終端客戶開發效果顯著,公司各渠道結構的比重進一步優化;采購及飼料生產環節,使用替代原料,優化飼料配方,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料漲價的沖擊等等。在下游食品深加工板塊,多方位協同,多點位對接,真正實現從產業鏈到價值鏈的轉化。在生產環節方面,實現產能保障的同時持續精進降本增效。例如,通過與上游肉雞加工廠的聯動,有效提升了產品的綜合利用程度;通過上下游板塊營運環節的整合,有效提升了訂單、倉儲及物流的分配和優化;在組織建設優化環節,放開了各個銷售部門的渠道權限,賦予了每個銷售子部門均可以開發任何渠道和客戶的權利,充分挖掘內部潛力;成立了銷售六部、杭州營銷創新中心、上海創新研發部和創新品類企劃組,從產品創新研發、傳播營銷等方面全面推動C端業務迅速成長;在產品研發環節,2021年產品轉化58個,增長200%,2021年新品銷售額9.07億,2014-2021年,新品銷售年復合增速約為29%,增長迅速,其中重點客戶新品銷售年復合增速約為33.4%;在銷售環節,整體收入業績再創新高,近三年復合增速20%左右,其中C端增速尤為明顯,近三年復合增速達到70%左右。(4)渠道擴張持續發力,C端銷售勢態良好公司以終端消費需求為中心,全新研發各類家庭廚房小家電系列產品并成功完成產品線的搭建,同時匹配了全新的爆品打造鏈條,全方位進行C端渠道布局,零售端收入大幅增長。報告期內C端含稅收入突破10億元,占食品深加工板塊收入的比重由2019年的7%左右提升至2021年的超過15%,其中線上及新零售業務成長尤其迅速,在C端銷售中占比從不到10%提升至超過50%,并成功實現“脆皮炸雞”和“嘟嘟翅”兩款爆品的單月銷售額破千萬。公司注重新興渠道的拓展,在產品進駐沃爾瑪、永輝、華潤萬家、家樂福、大潤發等國內外大型連鎖超市的同時,亦開通了主流的線上、新零售平臺,涵蓋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等主要線上平臺以及樸樸、錢大媽、盒馬鮮生、美團買菜等主要新零售平臺。2019年至2021年,C端渠道結構不斷優化,線下渠道銷售額以超過25%的年復合增速穩步擴張的同時,線上平臺和新零售平臺分別以超過250%和超過300%的年復合增速大幅增長。其中,抖音、盒馬鮮生、拼多多、美團買菜四個渠道增長最為迅速。五、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1、未來發展策略(1)2022年公司總體經營方針以圣農“十四五”戰略規劃為指導,在繼續加強育種工作的同時確保產能產量的穩定增長,緊密圍繞降低成本與提升產品價值兩條主線提升精細化管理程度與執行力。堅持踐行從產業鏈到價值鏈提升的理念,繼續貫徹落實“食品深加工是第二發展曲線”的目標,充分發揮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單位產品價值,在鞏固B端優勢的同時加大C端的發展,全力打造世界級的食品企業。(2)2022年公司經營計劃1、產能新增與技改方面2022年公司將繼續按照“圣農十四五”規劃進行產能擴建,包括新建多個祖代及父母代種雞場、肉雞場、配套的飼料廠以及食品深加工廠,同時對現有生產設施進行修繕技改。截至本報告披露日,光澤基地肉雞加工六廠已經投產,包括兩條1.35萬羽/小時的全自動肉雞加工生產線、一條3噸/小時的腌制調理品生產線,每年可加工肉雞9000萬羽,生產產品19.5萬噸;已經開工建設的食品深加工九廠將在年內建設完成并投產。2、加強育種工作方面2022年公司將繼續加強育種方面的工作,主要圍繞配套研發設施的持續建設投入、疫病凈化工作持續開展、原種及祖代生產性能提升、拓展市場完成既定的銷售目標、加大對研發團隊的人才培養與組織建設等方面開展工作。3、持續降本增效方面1)上游養殖板塊的降本增效2022年公司將重點圍繞飼料成本優化,養殖效率再提升,精細化運營等多個方面開展工作。飼料成本優化主要圍繞原料替代、動態選擇性價比最高的原料組合進行配方優化、進口原料采購等多個方面展開;養殖效率再提升主要包括打造種肉雞及孵化的標準化運營、從原種開始防止疫病垂直性傳播、加強疫病防控技術以及對藥品的精細使用、提升批次合格率等方面的工作;精細化運營工作主要包括實踐新的飼養方式、整合上下游板塊的協同效應、管控肉雞加工成本、提升肉雞加工出成率、整體產品價值提升、部分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統模塊的上線運行等方面重點工作。同時,公司成立了“十二個專項小組”,就飼料成本、綜合造肉成本、能源管控、包材優化、疾病凈化等多個方面的工作進行覆蓋。2)下游食品深加工板塊的降本增效公司已經成立了食品深加工板塊的“十個項目小組”,就白肉鮮轉調項目、生產線人員及費用效能優化、倉儲、營運、物流降本增效專項、爆品打造等多個方面的降本增效工作進行覆蓋。B端銷售方面,公司將圍繞新品的開發與整合、重點大單品的打造、重點客戶增長及新渠道拓展等方面開展工作;C端銷售方面,公司將圍繞“炸雞行家,圣農到家”的宣傳主題,并根據產品推廣進程開展加大品牌的宣傳、鞏固并加大已有爆品的銷售、打造新的大單品等方面工作,預計2022年大單品銷售額占C端銷售額比重將從2021年的不到15%提升至30%以上。4、人才培養方面2022年公司將繼續重點關注人才及團隊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通過人員盤點明確人才畫像并發掘高潛人才;實施新一期的各級人才培養項目;構建關鍵部門專業課程標準化培訓體系;根據實際情況對現有的考核體系進行優化;確保各級人才留存率再上一臺階;搭建C端人才培訓基地并開展營銷培訓。2、公司未來發展的風險因素(1)雞肉價格波動的風險公司利潤總額對雞肉銷售價格和銷售數量敏感性較高,若雞肉銷售價格出現大幅下降或上漲幅度低于成本上漲幅度,則本公司業績將受到不利影響。針對雞肉價格波動風險,公司將主營業務產品由單一的凍雞肉初加工制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至深加工雞肉制品,并向豬肉及牛肉深加工領域拓展。多產品策略、協作生產提高了產品的綜合利用率與附加值,這些都有助于公司增強對雞肉價格波動的抗風險能力。(2)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公司生產經營所用的主要原材料為玉米、豆粕等農產品。由于農產品的產量和價格受到天氣、市場情況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較大,價格變化波動較難預測。若未來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的盈利水平。因此,存在由于主要原材料價格發生異常變動而導致的經營業績波動的風險。針對原料價格波動的風險,公司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在原料低價格時大量購入,爭取將全年的原料采購價格保持在一定水平。(3)發生疫病的風險雞只在飼養過程中會發生禽流感或其它類似疫病。禽流感等疫病在爆發期間,會導致雞只的死亡,并對廣大民眾的消費心理有較大負面影響,導致市場需求萎縮,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盈利能力。本公司采用的一體化自繁自養自宰深加工經營模式,有利于對種雞、肉雞疫病的防控。在一體化自繁自養自宰深加工經營模式下,本公司能根據疫病防控需要,對種雞、肉雞飼養場的選址和布局、飼料配方、疫苗和獸藥使用等實施標準化的控制,可以將國家及本公司制定的各項規范化防控措施予以貫徹實施。本公司擁有近40年的肉雞飼養及疫病防控經驗,設立了專職的獸醫部,建立了較完整、有效的疫病防控體系,制定了消毒、預防、免疫、監測等衛生防疫制度;在飼養場內外環境管理、養殖過程、屠宰加工等生產環節中采取了“全進全出”、“封閉飼養”、“隔離空關”等生物安全措施,并與地方政府建立了疫病預防、預警和突發事件管理體系,在縣域范圍內構筑了一個雞禽疫病防控體系和防控環境。截至目前,本公司從未發生過重大疫情。關鍵詞: 圣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