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證券業用優異的經營業績展現了行業發展的韌性,也吸引大量人才奔赴而來,在傳統的“跳槽季”展現出不一樣的風貌。
與往年的高離職率不同,今年的“跳槽季”證券業總體呈現人員凈流入的特征,“行業發展向好”成為眾多從業人員堅守下來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在證券業追求高質量發展、業內并購重組有望加速的背景下,券商高管在今年的變動更加頻繁,從側面反映出券商在業務布局、轉型升級方面做出的新舉動。
中金公司
年內增員421人
在證券業,每年的4-5月份都是典型的“跳槽季”。在近年來的“跳槽季”期間,證券業均呈現從業人員凈流出態勢。但這一趨勢在今年卻出現了逆轉。
近期,《證券日報》記者對證券業從業人員相關數據梳理后發現,今年以來,129家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總數為33.39萬人,較2020年年末增加649人。其中,受投行業務爆發式增長的影響,券商人員流入幅度最大的業務線為保薦代表人,增幅達9.2%。
從券商細分業務類型來看,今年以來,一般證券業務、投資顧問、保薦代表人等三類業務的從業者人數全部增長。其中,券商保代人數為6918人,增幅9.2%;投資顧問人數為6.29萬人,增幅3.2%;一般證券業務人數19.57萬人,增幅0.42%。
從各家券商從業人員總數來看,從業人員數量超過萬人的券商有4家,分別是國信證券(1.11萬人)、廣發證券(1.1萬人)、國泰君安(1.09萬人)、中信證券(1.07萬人)。今年以來,已有14家券商從業人員增長數量超過百人。其中,中金公司從業人員數量增長最多,達421人;其次是中信證券,增加228人;招商證券位列第三,增加185人。
與此同時,減員的券商也不在少數。今年以來,有54家券商呈現減員情況。其中,方正證券從業人員減少209人,國開證券減少193人,申萬宏源證券減少178人。但券商減員的誘因大不相同,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當前不少券商正在加速優化資產管理業務結構。去年以來,券商開始大批新設資管子公司,對券商從業人員的數量形成一定的分化。德邦證券資管、天風證券資管已在今年相繼開業,中信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華創證券等4家券商今年也擬設立資管子公司。
另外,證券業的整體增員也離不開新成員的助力。2020年,已有金圓統一證券、摩根大通中國、甬興證券、甬興資管等新成員加入證券業。今年4月份,證監會接收法國巴黎銀行的證券公司設立審批材料。
券商謀發展
聚焦三大發力點
今年以來,伴隨行業景氣度上升,各家券商開始廣撒“英雄帖”招賢納士。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中金公司、中國銀河、國金證券、中信建投、申萬宏源證券、招商證券在內,已有多家券商在積極招納人才,招聘崗位涉及投行、投資交易、研究分析、運營、風險合規等熱門業務線。
與此同時,券商也不忘記“校招”的招賢路徑。2022年度的校園招聘已拉開帷幕,國信證券、國泰君安等頭部券商均為校園精英準備了招聘專場。在一些券商實習崗位上,不少券商透露,表現優異者可直接發放offer。
“科技、人才、資本”已成為證券業的三大重點發力方向。據《證券日報》了解,目前券商特別重視對新人的培養,會為新人制定培訓計劃,通過對優秀學生的預先識別、選拔以及全方面培育,進入公司后備人才梯隊,打造未來業務骨干及職場精英。
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研究員趙亞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證券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不同,去年以來,由于股市交投活躍,有大量新客戶、新資金入市,券商業績不斷向好,證券業變得非常有吸引力。隨著券商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不少證券公司存在人手不足現象,對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
百萬元年薪
招投行人才
全面推行注冊制后,具備成熟投行團隊、投行項目儲備豐富、研究定價和機構銷售能力突出的券商,將迎來新的盈利增長點。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40家上市券商投行業務凈收入分別為599.83億元和120.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和34%;投行業務集中度較高的前五大券商,其投行業務收入分別占全部上市券商投行收入的47.7%和46.4%。”隨著全面注冊制的推行、創業板注冊制的順利落地,券商投行業務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券商對人才的需求也愈加旺盛。
《證券日報》記者對相關數據統計后發現,從2004年到2021年,我國實施證券保薦制度已有17年,當時首批保代名單中共有609人入選;發展至2019年,保代人數僅有3810人;到2020年年末,127家券商的保代人數已達6335人,較2019年年末增加2525人,增幅達66.27%;今年以來,券商保代人數已達6918人,比2019年年末增加583人,增幅為9.2%。
截至目前,已有20家券商的保代人數超過百人。其中,中信證券的保代人數最多,為440人;中信建投緊隨其后,共有412名保代;中金公司、海通證券、華泰聯合證券、民生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國金證券等7家券商的保代人數也均超過200人。今年以來,中信證券新增75名保代,國元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分別新增55名、47名、45名保代。
券商保代人數的大幅增長,主要是受去年證監會對《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保薦辦法》)進行修訂的影響。在《保薦辦法》中,個人申請保代資格時擔任過項目協辦人及通過保代考試兩項重要條件均被取消,替代為“非準入型的水平評價測試”。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鄭磊博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保代人數的爆發式增長,也與全面推行注冊制密切相關。同時,科創板、債券市場的蓬勃發展也都需要投行人才。此外,投行這個‘金領’職業本來就自帶光環,伴之以高薪酬會更加吸引人才的流入。”
對于備受關注的券商投行薪酬體系,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對于投行人員的薪酬,每家券商都有一套穩定的薪酬體系,投行業務的增長通常會體現在績效提成上。”
雖然保代準入門檻在逐步降低,曾經的“金領”光環也在逐漸褪色,但在投行業務大規模增長的背景下,券商仍愿意花重金招攬投行方面的人才。《證券日報》記者在相關互聯網獵頭平臺上看到,為招聘投行業務人才而開出百萬元年薪的券商并不在少數。由此可見,在注冊制全面推進的背景下,對于準備跨入“大投行”時代的券商來說,保薦代表人仍是必不可少的儲備人才。(周尚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