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查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多地金融監管部門正“全面出擊”。
4月7日,上海銀保監局公布轄內商業銀行個人住房信貸管理自查和監管稽核調查有關情況時指出,自3月1日開始,上海銀保監局選取轄內16家銀行開展了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市專項稽核調查。截至目前,本次監管稽核調查已發現123筆、3.39億元經營貸和消費貸涉嫌被挪用于房地產市場。
在此之前,包括北京、深圳、廣州等在內多地金融監管部門已陸續發布轄內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的調查情況。
而日前,三大部門聯合再出重磅文件“升級”對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力度。
3月26日,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住建部辦公廳、央行辦公廳聯合發布《關于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從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管理等多方面對銀行業發放經營貸提出要求,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強化審慎合規經營,嚴防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
同時,監管部門對于經營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處罰也毫不手軟。從銀保監會網站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來看,已有多家銀行因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被罰。
對經營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嚴格監管,無疑產生了強大的震懾力。經營貸將回歸服務小微本質,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也將得到進一步體現。
經營性貸款的初衷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因其具有額度小、審批靈活、利率相對較低等特點,是銀行下沉信貸服務重心、解決客戶融資難題的重要抓手。尤其在疫情期間,經營貸在滿足企業臨時性周轉性資金需求、提升企業持續運行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經營用途貸款被違規投向房地產領域,是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利益的侵占,不僅弱化了普惠金融服務質效,更放大了房地產市場的“杠桿”風險,嚴重影響了調控效果。
筆者認為,嚴查經營性貸款流入房地產市場,不僅要求監管部門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同時也要求金融機構加強內部管理,切實落實信貸需求的穿透式、實質性審核,多鏈條、全方位的堵住資金違規流向房地產市場的“入口”。(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