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白領”是許多人的奮斗目標,然而多所高校近期發布的就業質量報告顯示,留京就業人數呈逐年下降趨勢,引發公眾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北上深杭調研發現,職場白領群體普遍面臨房價節節攀升、職場“內卷”惡化、加班文化畸形“困境”等問題。作為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白領們該如何“突圍”?又有哪些新動向?
區域化流動增強
多所高校發布的就業數據顯示,留京學生比例逐漸下降。畢業生是白領群體就業的風向標,受疫情影響,社會整體就業崗位增長動力減弱,超大城市人才流動日益頻繁,并呈現出“區域化留人”的特點。
以北京為例,北京大學本科畢業生留京率從2013的72%下降至2019年的16%;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生留京率從2013年56%下滑至2020年40%;中央財經大學本科畢業生留京率從2019年的42%下滑至33%。
在上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愛上”了在長三角就業。
BOSS直聘研究院院長常濛說,隨著區域經濟逐漸發展,京津冀、長三角初步實現了“區域化留人”,出現不少“雙城族”。記者了解到,京津城際鐵路運行12年來,從最初的47對列車增加至超100對列車,天津武清等地成為“雙城族”聚集地。
上海嘉定區安亭鎮的統計顯示,家住昆山花橋、工作地點在嘉定安亭的“雙城族”超過7000人。
浙江省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畢業生就業服務處處長祝國群介紹,根據數據統計,浙江省生源應屆畢業生來杭就業呈逐年上升趨勢,接收的人數為2018年5.3萬人,2019年7.1萬人,雖然數字沒有出來,但是他判斷2020年仍是上升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海引才用才環境進一步優化,全年共引進海內外各類人才113635人,同比增長26.7%,其中,辦理人才落戶53481人,同比增長40.8%。
“內卷”現象突出
受訪白領反映,雖然白領群體薪資較高、承受力強,但也存在普遍焦慮感、薪酬待遇降低、上升通道壓縮、不安因素增多等因素,一些白領文化出現“畸形”苗頭。
職場“內卷”殃及池魚。“內卷越來越嚴重,階層化突出,自己如果不想下滑就會被動卷入漩渦中,上升通道在不斷收窄。”30歲的林先生在北京金融行業摸爬滾打了三年,如今感到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他認為,金融業“長尾效應”明顯,自己很多時候處于隨波逐流、不上不下的尷尬境地。
房價節節攀升成“勸退”主力。“很留戀深圳,但這次走了就真的不再回來了。”29歲的郭女士說,從武漢到深圳工作多年來,她的工資從每月3000元,漲到每月1萬元,她老公的工資也有2萬左右,但在深圳高昂的房價面前,這點工資實在太微不足道了。眼看將近30歲,考慮到將來的生活、小孩的學習,郭女士一家最終在2020年下定決心重回武漢,尋找自己新的人生路。
加班文化“畸形”,部分白領拿命換錢。在互聯網等收入較高、就業機遇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的行業,大量崗位要求24小時云端待命,一些企業對員工的每月工作時間有“最低指導線”,甚至有的企業員工每個月工作總時間低于300個小時就會被人力資源約談、勸退,即使員工業績突出、加班時長較少也會被“優先裁員”。
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發布的《2019上海白領健康指數報告》匯集了2014年至2018年上海32.5萬份職場白領人群體檢數據。結果顯示,上海白領體檢異常率在高位基礎上持續攀升,從2014年的94.6%上升至2018年的98.75%。
多措并舉服務白領群體
白領群體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培育起來的新生力量,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中堅力量。受訪人士表示,希望相關對應部門補足業務短板,將白領群體相關的政策制定、動態管理、權益保障等內容集約管理,不斷增強白領群體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落實細分群體統計口徑,以就業為抓手統籌管理。記者在多地調研時發現,人社部門和公安部門使用的人口或是就業統計暫不支持白領群體細分人群數據統計,目前針對白領人群本身缺少可比的口徑。專家建議,主責部門應健全細分人口數據統計口徑,加強細分群體治理能力。
提升二三線城市承接能力。杭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湯海孺認為,以杭州為代表的新一線城市,尤其是二三線城市,更應利用好自身城市資源稟賦,在更大程度上與互聯網平臺合作,引進適合從事當地經濟優勢領域相關專業的人才,形成更多與城市發展趨勢相契合的人才圈。
保護白領群體合法權益,維護和諧勞動關系。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就業促進處相關負責人建議,完善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就業監測預警機制,密切跟蹤研判經濟發展和就業形勢,適時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提高隱形失業現象監督手段,確保不發生系統性、規模性失業風險。
擴大政策覆蓋面,關注白領思想生活。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蘭日旭認為,不斷深化的數字經濟范式正在顛覆傳統雇傭三要素,自由工作、靈活就業越來越成為白領群體的選擇。建議將政府支持靈活就業政策拓展至白領群體,順應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擴寬白領群體就業渠道。(陳旭 岳德亮 周蕊 王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