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前7個月合計原保費收入約1.67萬億元,同比增長6.58%。
這是截至8月13日,滬港兩地上市的五大險企——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悉數出爐的保費成績單。
五家險企保費收入公告顯示,2020年1月1日至7月31日,中國平安以5036.92億的累計保費收入位列第一,同比增長8.5%;新華保險則以30.07%的同比增長率成為疫情陰霾下“回血”速度最快的一家險企,此次累計保費也是歷史上首次于前7個月實現從百億到千億的突破。
對于新華保險的“超常發揮”,群益證券曾在其保費半年報發布之際表示,新華保險保費端表現較好,主要源于該公司從去年年底開始,保費策略有所改變,即重啟銀保躉交,對保費增長有較好的推動作用。
今年年中工作會上,新華保險首席執行官、總裁李全也曾披露,盡管有疫情的影響,但新華保險取得了不錯成績,主要來自于:負債業務奠定新格局,資管業務邁上新平臺;規模價值均衡發展等表現良好。
壽險方面,則出現了較大的分化。
規模最大的仍為中國人壽,前7月累計保費為4551億元,同比上漲12.34%,還有新華保險也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平安壽險、人保壽險、太保壽險等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保費收入同比縮減5.07%、4.99%和0.87%。
不愿做“千年老二”的平安壽險,曾在2019年上半年將與中國人壽的保費收入縮小至600億以內,但因為疫情下保費收入疲軟,此次平安壽險保費收入與中國人壽差距拉大至了千億規模。
據其公告顯示,平安壽險保費收入同比下滑,主要體現在個險業務收入的下滑;前7月,平安壽險的個險業務中,新業務保費804.24億元,同比下滑14.83%;續期業務保費2392.93億元,同比下滑0.48%。
人保壽險則體現為長險首年及躉交業務的下滑,同比下滑分別為18.3%、30.3%。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下半年,新重疾定義及發生率表有望正式出臺,下半年險企有望調整并推出新版重疾產品,激發市場活力,或將拉動新單暴發式增長。
財險方面,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保財險前7個月保費收入均實現了正增長,同比增幅分別為4.31%、11.40%和13.34%。
但值得注意的是,人保財險在信用保證險的保費收入出現了63.3%的負增長。這或許跟人保財險在經歷2019年巨虧之后緊急收縮信用保證險有關。據悉,2019年,人保財險信用保證險實現保費收入227.67億元,但承保利潤出現28.84億元的巨虧,多家媒體指出,為縮小風險敞口,人保財險已與多家消金機構提前終止合作。
中國人保董事長繆建民在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曾表示,信用保證險綜合成本偏高,除了市場信用的變化,從內部來看還需要進一步規范承保、提升風控能力。下一步除了規范承保、強化風控能力之外,還要強化問責。
健康險方面,人保健康與平安健康增長態勢明顯,2020前7月保費收入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5.49%與57.25%。
2020年顯然是健康險的當打之年。新冠疫情肆虐,為健康險的發展創造了不少機遇。
不止頭部健康險企,據銀保監會發布的今年上半年保險經營情況數據統計表顯示,2020年上半年,在保險行業保費收入和財產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6.46%和7.62%時,健康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竟已經達40.26%。(鄒璐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