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新股上市首日破發頻現,自10月22日到11月2日,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的17只新股中,就有10只上市首日即出現破發,其中成大生物以110元的發行價上市,首日跌幅高達27.27%,中簽的投資者一簽虧損1.5萬元。記者統計發現,新股上市接連破發之際,新股“三高”(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募集資金)現象依然十分普遍。
本周又有6只新股發行,其中周一4只新股發行,3只新股發行價超過40元,科創板新股盛美上海發行價85元,市盈率高達398.67倍,遠高于行業平均的40.79倍。此前破發幅度大的新股也表現出“三高”特征,成大生物市盈率高達54.24倍,超募倍數2.13,華蘭股份市盈率達到101.4倍,超募倍數3.28。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過往的新股發行價格有著23倍市盈率的門檻,或者是不高于行業平均市盈率。而在目前的注冊制新股詢價制度下,新股定價完全按照市場化進行,有些機構為了能夠獲得打新資格,防止落在最后的定價區間之外,在網上報價的時候便會一定程度往高報。而正是因為發行價過高,加之近期二級市場相對低迷,破發的現象也就時有發生。總體來說,新股發行價高企主要原因還是新股發行詢價市場化。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認為,新股定價市場化,一定會出現發行價二級市場不認可的情況。首日破發并不一定代表定價高,首日不破發也不代表定價合理。現在的破發并不應該理解為打新市場回歸理性,只能說炒新的投資者逐漸謹慎。對于部分科創板高新技術企業而言,看市盈率高低意義不大,市盈率更適合用于成熟行業的企業估值。對科創板高新技術企業而言,更應該看公司股票最終的認購倍數,這可以直接反映投資者對公司股票定價的認可。
新股不敗神話破滅后,投資者“打新”熱降溫,天億馬和強瑞技術等新股遭棄購,強瑞技術棄購比例達2.76%,棄購比例創9年來新高;同時,機構也在陸續退出。在新股頻現破發背景下,未來投資者應如何打新?
王驥躍指出,雖然新股上市頻現破發,但也并非所有新股都破發,雖然無風險收益不存在了,但打新整體上依然有一定概率可以賺錢。因此,新股還是可以打的,但是要有所挑選。當新股破發成為常態,意味著閉眼打新的階段已經結束,投資者有必要睜大眼睛,認真研究公司招股書和信息材料。而隨著新股破發頻現,部分打新資金將會離場,發行價下調后中簽率和收益率反而可能提高,堅持打新的投資者可能還會收到意外紅包。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打新有一個選擇排序。第一個排序,先選主板,后選科創板;第二個排序,先選利潤高的,然后再選利潤低的;第三個排序,先選規模大的,再選規模小的;第四個排序,先選便宜的,再選貴的。他建議投資者要把眼光放長遠,新股需要時間來消化上市初期的高估值。(記者 鐘國斌 見習記者 蘇賢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