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銀行收緊外匯業務。工商銀行宣布,自10月17日起,暫停賬戶外匯業務新客戶開立交易賬戶;自11月14日起,暫停賬戶外匯業務全部交易品種的開倉交易;暫停該行賬戶能源、賬戶基本金屬、賬戶農產品和賬戶貴金屬指數業務新客戶開立交易賬戶。
工行指出,目前國際外匯及大宗商品市場風險較高,請客戶注意控制風險、合理安排投資交易。今年以來,包括工商銀行在內的郵儲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已相繼對個人外匯及貴金屬交易業務作出不同程度的調整,具體措施包括暫停新開戶、提高交易起點、上調風險等級、持倉限額、集中解約等。
此前,招商銀行公告稱:“自8月23日起,我行將根據新版協議文本,暫停個人雙向外匯買賣業務的新開倉交易功能,客戶將無法新發起開倉交易,原有交易平倉不受影響。”此外,個人外匯期權業務即日起停止發售新產品。自11月28日起,招商銀行暫停該行各渠道雙向紙黃金白銀、實盤紙黃金白銀、招財金業務(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業務)的新客戶開立交易賬戶申請。
8月30日,華夏銀行發布公告稱,將于今年12月1日起,暫停個人外匯買賣業務,恢復時間另行通知。后續華夏銀行解釋指出是因為升級優化技術系統,業務恢復時間將另行通知,但個人結售匯業務不受影響,可正常辦理。
近日,中信銀行發布關于調整個人雙向外匯交易業務公告稱,自9月27日8:00起,該行各渠道將暫停個人雙向外匯交易業務開倉功能(含開倉委托),原有持倉份額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去年“原油寶事件”后,各大銀行加強了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風險管控。去年11月27日,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紛紛發布公告稱,暫停個人賬戶貴金屬新客戶開立交易賬戶。 (記者 邱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