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水電(002060.SZ)開啟清潔能源大幅擴張模式。
9月15日晚間,粵水電公告稱,擬募資9億元主要用于光伏、風電項目,將新增裝機規模200MW。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這是粵水電自2011年增發以來的首次募資,中報顯示,粵水電正在推進自建15個清潔能源項目,累計投入75.60億元,此次募資擴產將加速清潔能源轉型。
從水利水電、市政工程施工業務逐步向水電、風電、光伏擴張,目前粵水電已成為廣東省屬清潔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最大企業,并且,清潔能源業務毛利占比已經超過一半,助力業績穩步增長。
在建15個清潔能源項目
粵水電推出近十年來的首次募資,以加速開發清潔能源。
公告顯示,粵水電擬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億元(含本數),將用于新疆巴楚縣150兆瓦光儲一體化項目、新疆哈密十三間房一期50MW風電場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兩項實體項目將分別投入募資5億元、2億元。
早先,粵水電一直專注于傳統水利水電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等建筑施工業務,業務受到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及水利水電發展政策等因素影響,波動較大,于是2003年粵水電尋求產業轉型,開始向能源開發與運營發展。
回溯清潔能源業務歷程,2006年粵水電IPO上市時用募資0.61億元收購廣水桃江水電站5100萬股權,涉足水電;基于風力發電與水力發電存在的共性,2008年增發將募資1億元投向海南東方感城風電場項目,首次涉足風電;2013年公司甘肅省金塔縣紅柳洼一期50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成功并網發電,布局光伏發電。
近十幾年來,粵水電轉型升級清潔能源業務,獲得長足快速發展。
其中2007年水力發電營收0.27億元,去年達到2.81億元;2010年風力發電營收0.29億元,而去年達到7.25億元;太陽能發電2013年營收0.43億元,去年達到4.63億元。
特別是近五年來粵水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整體營收增速遠超傳統施工業務,并貢獻絕大部分盈利。
目前,粵水電擁有豐富的清潔能源開發、建設、運營以及風電塔筒制造等方面經驗,風電塔筒裝備制造業務隨之風電的大發展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公司已成為廣東省屬清潔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最大、可開發資源最多的企業。
截至今年中報時,粵水電自建包括新疆布爾津風力發電項目三期、新疆托里縣粵通能源禾角克風電項目一、二期等15個清潔能源項目,累計投入75.60億元,累計收益1.90億元。
目前粵水電累計已投產發電的清潔能源項目總裝機1517.38MW,其中光伏發電606.38MW,風電場累計裝機規模673MW。
清潔能源發電業務貢獻過半毛利
粵水電敢于在清潔能源上大幅投入,除了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更大的因素在于投資回報的增強。
僅從風電來看,初次涉足風電時,2008年的海南東方感城風電場項目設計裝機規模49.5MW,計劃總投資4.99億元,內部收益率9.93%,動態投資回收期14.7年;而此次新疆哈密十三間房一期50MW風電場項目總投資2.97億元,內部收益率6.59%,投資回收期為11.46年。
雖然目前上網電價0.25元/kWh(含稅),遠低于2008年時0.6499元/kW.h的上網電價,但投資金額減少,回收期大幅縮短。
去年粵水電風力發電毛利率59.37%,較兩年前高出20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達到65.45%,光伏發電毛利率達到64.78%,保持在較高水平并略有增加。
在盈利增長方面,粵水電表現更為強勁。由于在光伏、風電上的穩步投入,此前公司凈利潤實現8年增長,從2012年的0.57億元增至2020年的2.64億元,8年增長3.63倍。
同時在傳統主業上,目前粵水電擁有水利水電、市政、軌道交通等施工設備3000多(臺)套,其中包括18臺盾構機、1臺TBM硬巖掘進機和2臺連續墻銑槽機等大型專用施工設備。
工程建設項目全面推進,粵水電承接了一批重大工程項目,截至2020年底,在手未完成工程量合同金額318.44億元。水利水電、市政工程業務穩步增長。此外,其風電塔筒裝備制造業務去年實現收入14.01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2017-2020年,粵水電營收分別為66.30億元、83.08億元、111.43億元、125.83億元,同比增4.87%、25.31%、34.12%、12.92%,四年左右實現營收翻番。
其中,去年公司風力、太陽能發電營收合計12億元,占整體營收的9.52%,但毛利率約60%,毛利占比從2015年時的13.3%提升至去年的51.57%。
今年上半年,粵水電實現營業收入68.03億元,同比增長約19.16%,其中工程建設業務實現營業收入54.94億元,同比增長21.89%,清潔能源發電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47億元,同比增長7.41%。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粵水電賬款回收周期較長。2018年時應收賬款僅20.64億元,今年上半年達到64.79億元,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增至160.87天。
并且公司資產負債率一直在80%以上,此次募資或將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記者 李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