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基金、小米、紅杉、聯想等一眾明星機構股東的思特威(上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特威”),科創板IPO申請正式獲得受理。
據了解,思特威此次計劃發行新股不超過491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28.2億元分別用于研發中心設備與系統建設項目、圖像傳感器芯片測試項目等。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為了實現在A股上市,去年9月份思特威完成紅籌架構拆除。次月,思特威進行新一輪增資及股份轉讓,獲得了包括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海康智慧、紅杉、小米產業基金、聯想科技、大華股份(002236.SZ)等在內的近20家機構入股。其中,大華股份還是思特威的前五大客戶之一。
上周,思特威方面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公司獲得多家投資機構的支持。一方面說明公司的業務經營情況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另一方面體現出公司所處賽道未來發展前景良好,受到了機構投資者的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一家芯片設計企業,思特威目前還存在供應商及大客戶集中度較高的現象。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和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占比均超過80%。
拆除紅籌架構后多家知名機構入股
公開資料顯示,思特威是一家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主營業務為高性能CMOS(即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圖像傳感器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
思特威方面向長江商報記者介紹,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已成為安防領域、機器視覺領域領先的CMOS圖像傳感器供應商,根據Frost&Sullivan統計,以2020年出貨量口徑計算,公司的產品在安防CMOS圖像傳感器領域位列全球第一,在新興機器視覺領域全局快門CMOS圖像傳感器中亦取得行業領先的地位。
招股書披露,思特威曾于2017年6月開始搭建紅籌架構,構建以開曼思特威作為境外融資及持股平臺,以香港智感微、思特威有限作為核心業務經營主體的紅籌架構。
為了實施回歸境內A股發行上市的計劃,2020年6月,開曼思特威及其股東啟動紅籌架構拆除事宜,并于2020年9月完成紅籌架構的拆除。作為拆除紅籌架構的組成部分,2020年8月,思特威有限作價1.17億美元收購香港智感微100%的股權。
在拆除紅籌架構后,思特威獲得了多家知名機構入股。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20年9月,大華股份出資1.03億元認購思特威183.05萬元注冊資本。
一個月后,思特威再次發生增資及股權轉讓,參與及受讓方數量接近20家。其中,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海康智慧分別出資4億元、2000萬元參與認購思特威新增注冊資本。小米產業基金、海通證券投資、奧聞投資、紅杉瀚辰投資、聯想科技、領邦投資等通過股份受讓及增資方式實現入股。
思特威披露,截至去年10月末,公司已收到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海康智慧投資、聯想科技、紅杉瀚辰等16名股東的新增注冊資本。
去年12月,思特威完成股份制改革。此次整體變更完成后,思特威共有50名股東。其中,公司創始人徐辰持股比例為15.23%,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控人,并與其一致行動人莫要武合計持有公司21.89%的股份,合計擁有公司51.46%的表決權且該等表決權均由徐辰擁有或控制。
國家集成電路基金二期為思特威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8.21%。大華股份、小米產業基金、紅杉瀚辰投資、聯想科技、海通證券投資、海康智慧投資分別持有思特威2.2%、1.61%、1.13%、1.12%、0.84%、0.41%股份。
對于多名機構股東突擊入股,思特威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基于公司技術先進性、業務發展態勢、研發技術產業化以及未來的發展戰略,公司獲得多家投資機構的支持。一方面說明公司的業務經營情況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另一方面體現出公司所處賽道未來發展前景良好,受到了機構投資者的關注。
研發費用率由14.45%下降至6.71%
作為領先的CMOS圖像傳感器供應商,思特威曾在前期因投入規模較高而出現虧損。
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思特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25億元、6.79億元、15.27億元、5.4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6億元、-2.42億元、1.21億元、6862.9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分別為-1.72億元、-1.31億元、1.19億元、6792.64萬元。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紅籌架構存續期間,開曼思特威向部分員工和股份授予了期權,并在紅籌架構拆除的同時等比例置換為公司股權,由授予對象直接或通過持股平臺間接持有公司股權。
各報告期內,思特威因股權激勵計劃確認的費用分別為1.1億元、2.57億元、1618.56萬元、389.44萬元,對公司的凈利潤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其中,被列支在研發費用內的股權激勵費用分別為為4644.31萬元、6075.58萬元、240.38萬元、0萬元,占研發費用的比例分別為49.75%、49.71%、2.22%、0%,波動較大。
各報告期內,思特威的研發費用分別為9336.08萬元、12222.44萬元、10843.82萬元、3625.41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8.76%、18%、7.1%、6.71%,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4.45%、9.05%、6.94%、6.71%,整體呈下降趨勢,且2019年至2021年一季度均低于同期同行業上市公司研發費用率平均值9.85%、8.83%、8.21%。
對此,思特威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2018年度公司研發費用占比相對較高主要是因為公司尚處于產量爬坡初期,銷售規模相對較小,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相對較高。此后隨著經營規模的迅速擴大、研發支出增速不及收入增速,研發費用率隨之下降,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發費用率與同行業大致相當。
值得關注的是,思特威還存在著供應商及大客戶集中度較高的情況。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思特威向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分別為3.05億元、4.98億元、13.75億元、3.88億元,占采購總金額的比例分別為99.58%、97.66%、92.11%、88.31%。
同期,思特威向前五大客戶的銷售金額分別為3.14億元、6.04億元、12.1億元、4.59億元,占銷售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6.79%、88.91%、79.2%、84.9%。其中,今年一季度,公司前五大客戶分別為鼎芯無限、志遠電子、大華股份、大疆創新、君視芯,銷售額占比分別為26.78%、25.52%、21.98%、5.57%、5.06%。
對此,思特威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由于集成電路行業晶圓制造和封裝的門檻均較高等因素,供應商較為集中,這也是芯片設計企業較為普遍的現象。公司的客戶集中度較高,主要是由于公司采取直銷和經銷兩種銷售模式所致。由于市場對公司產品的需求量較大,公司對客戶的管理較為嚴格,直銷客戶一般選擇業內知名的終端品牌客戶,經銷商客戶一般選擇行業知名的經銷商客戶,這種策略可以保證銷售規模的穩定和良好的客戶回款。(記者 蔡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