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近日公布2020年經營情況。截至2020年末,工商銀行總資產突破33萬億元。境內人民幣存款增加2.48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在合理讓利實體經濟、夯實資產質量的同時,通過優化結構、精細化管理等“組合拳”,營業收入和經營效益整體呈現逐季回升的態勢。工商銀行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8001億元、凈利潤3177億元。
工商銀行行長廖林在近日召開的業績發布上表示,2020年,該行綜合采取多種舉措,累計向實體經濟讓利超過1000億元。主要采取了“降、延、減”三種方式。他進一步指出:“一年來,全行上下用‘跨越時空的預判’、‘穿越周期的穩健’和‘國有大行的擔當’,與實體經濟共榮共生,讓風險應對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實現了工商銀行自身穩健經營,又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力推動資金精準直達實體經濟
報告顯示,工商銀行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8001億元、撥備前利潤5948億元、凈利潤31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4.2%和1.4%。
資產質量方面,報告期內,工商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58%,保持在穩健區間。逾期貸款率、關注貸款率比年初分別下降16BP和50BP。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首次實現年度為負。撥備覆蓋率180.68%。
值得關注的是,工商銀行2020年全力推動資金精準直達實體經濟。報告期內,工商銀行普惠貸款增幅58%,制造業貸款、綠色貸款、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和增量均保持市場領先,其中投向制造業的各項貸款余額達1.84萬億元,綠色貸款余額達1.85萬億元。落實好延本延息政策,為10萬多客戶緩釋還本付息壓力,涉及貸款1.5萬億元;民營企業有貸戶增加5.1萬戶,普惠型小微企業客戶增加18.3萬戶。
融資業務總量足、投向準、結構優
工商銀行副行長徐守本表示,2020年,工商銀行融資業務呈現出“總量足、投向準、結構優”三個特點。在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著力提升制造業貸款精準性、直達性,在總量、結構、成本上都實現了突破,有效發揮了大行“頭雁效應”。
總量上,2020年,工商銀行投向制造業的貸款、債券、融資租賃等各類融資余額近2.4萬億元。其中,貸款方面,截至去年末,投向制造業的各項貸款余額達1.84萬億元,居商業銀行首位;比年初增長2229億元。
期限結構方面,截至去年末,工商銀行中長期制造業貸款余額超6700億元,比年初增加2144億元;增幅47%,遠超全行貸款平均增速。客戶結構方面,著力加大對小微制造業企業的信貸支持,銀保監會口徑制造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542億元。產品結構方面,注重“穩鏈、補鏈、強鏈”,助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安全。截至2020年末,工商銀行制造業核心企業融資余額超6300億元,比年初增長近1500億元。(記者 王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