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期貨業發展可謂邁上了新臺階,一方面在于新品種供給有所加快,另一方面在于全市場管理規模有了極大進步。《證券日報》記者最新獲悉,截至目前,期貨業全市場管理規模高達8686億元,逼近9000億元關口;同時,2020年全年市場成交量和成交額增幅分別為55.29%和50.56%,均超五成。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2020年大宗商品及整體產業企業風險管理需求提升,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率偏高和市場流動性寬松背景下,資金凈流入跡象明顯,全市場管理規模實現了較大突破。可以看到,在市場運行質量提升下,更多實體企業和投資機構參與到期貨市場交易中。
資金總量增幅過半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目前期貨市場資金總量為8686億元,較2019年年底增長56%;同時,全市場共有90個期貨期權品種,包括68個期貨品種和22個期權品種,初步形成了商品金融、期貨期權、場內場外、境內境外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東證衍生品研究院大宗商品研究主管金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0年期貨市場規模大幅擴張,主要原因在于市場流動性處于寬松狀態,部分資金流向了期貨市場。“市場流動性寬松不僅局限于國內,全球市場都處于寬松環境中,同時,對于未來通貨膨脹的擔憂有所加劇,這意味著資產配置組合中需要增加對大宗商品的配置需求。”
記者發現,在市場資金總量提升的情況下,部分板塊也呈現出較大差異性,例如金融期貨整體增長最為明顯,其次是貴金屬和能源等板塊。
金曉表示,2020年成交量增長顯著的期貨品種包括國債期貨、股指期貨,以及白銀、燃料油、瀝青等品種,而持倉量增長最為顯著的包括國債期貨、股指期貨,以及不銹鋼、紙漿、瀝青、甲醇和菜籽油等品種;同時,多數期權品種成交量和持倉量也有大幅增長。成交量的上升主要在于價格波動率上升,疫情沖擊導致商品資產價格經歷了一輪暴跌,隨后又逐步見底回升。截至2020年末,很多商品的價格較年內低點相比漲幅都超過50%。
與此同時,持倉量的上升意味著機構投資者加大對股指、大宗商品等各類資產的配置需求。此外,產業機構為了對沖市場風險,也相應提升了套期保值力度。
金融期貨成交同比大增
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最新數據來看,期貨市場2020年累計成交61.53億手,累計成交額為437.5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5.29%和50.56%;其中,前11個月全市場機構客戶數達到5.74萬戶,機構持倉量、成交量分別占全市場的55.59%和37.4%,同比分別增長38%和98.6%,與2015年相比則分別增長2.01倍和2.49倍。
方正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告訴記者,在全球商品市場價格波動和期貨業加快新品種供給下,企業套保避險需求上升和投資需求高漲共同推動下,2020年我國期貨期權市場成交規模同比大增,其主要原因有幾方面:一是全市場90個品種中,有超過60個品種成交量超過2019年全年。其中,滬深300股指期權、PTA期權、甲醇期權、黃金期權、鐵礦石期權、天膠期權的增長幅度超過200%;而純堿、不銹鋼、苯乙烯、玻璃、20號膠等14個期貨品種增幅超過70%;綜合來看,多數期貨期權品種成交量同比大增是推動全市場成交活躍的主要力量。
二是期貨期權市場的多個板塊成交量同比均保持增長,其中,12月份化工、能源、軟商品、鋼鐵建材和貴金屬五大板塊的成交量與成交額均大幅增長,例如受鐵礦石進口價格大漲、動力煤季節性需求上升等因素影響,鋼鐵建材和能源等板塊交易大幅活躍。
三是2020年金融期貨同比大幅增長,5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223%和228%,10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72%和75%,而兩年期國債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同比分別增長16%和17%,銀行、保險等大型金融機構參與國債期貨市場令國債期貨開始活躍。
值得一提的是,生豬期貨將于2021年1月8日在大商所正式掛牌交易。生豬期貨的推出,將為生豬產業鏈企業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實現穩定經營提供有力工具。綜合來看,期貨市場運行質量的提升,將促使更多實體企業和投資機構參與到交易中來。(王寧)
關鍵詞: 期貨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