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步入“而立之年”。在這個中國資本市場的高光時刻,我們欣喜地看到,經歷了30年的風吹雨打,中國的上市公司營收不僅僅撐起了國內GDP的半邊天,也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頂梁柱”。
12月15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3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得益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相伴成長、互相成就,實現了數量與質量的雙飛躍。“十三五”以來,上市公司數量連續跨越3000、4000兩個量級,目前上市公司數量已超410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不光如此,隨著注冊制改革深入推進,資本市場包容性不斷提升,上市公司中既有市值上萬億元的行業巨頭,也有“小而精”的細分市場冠軍;既有鋼鐵、紡織等傳統制造行業翹楚,也有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弄潮兒。目前,上市公司涵蓋了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總營業收入占全國GDP的將近一半,實體企業利潤總額相當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五成,吸納員工總數近2500萬人,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基本盤”“頂梁柱”的地位日益鞏固。
30年前,滬市上市公司從“老八股”起步,到2009年,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659家;2016年,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數量跨過3000家關口,達到3018家;2020年,隨著創業板改革并試行注冊制的穩步推進,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數量一舉突破4000家大關,目前已超4100家。
30年來,高速增長的不僅僅是上市公司的數量,上市公司的質量也在穩步提升。如果說,在中國資本市場起步發展的前20年里,奔赴滬深兩市上市的公司行業多屬于傳統制造業的話。那么,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隨著中國制造從中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產品的衍化,上市公司的行業覆蓋面不斷擴展,科技類、創新類企業也紛紛加入到上市公司的行列之中。
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讓眾多埋頭于科技創新的中小科技企業找到了資本“娘家”。得益于以科創板為代表的資本市場的鼎力支持,國內科技企業的科技創新熱情飆漲,奔赴科創板上市的科技企業呈現出“暴增”之勢。2020年12月7日,在科創板開板一年半之后,隨著新致軟件的上市,科創板迎來了第200家上市企業。在這20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行業聚集效應明顯,科創板對龍頭科技企業的吸引力正在不斷提高。這也意味著,在中國資本市場進入“而立之年”時,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科技創新驅動”正在成為國內上市公司發展日新月異的主題詞。
歷數30年中國資本市場發展風風雨雨,相信中國資本市場的明天會更好,中國上市公司的發展會更好。(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