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年初不少基金公司借助市場風口進行強勢的持續營銷,帶來了不少持有人增量,但如今基金業績表現不佳,正在面臨持有人“用腳投票”。
以今年以來截至6月30日規模增長超過20億的主動權益基金(基金成立日期截至2019年12月31日)為例,共有銀河和美生活、鵬華弘康A/C、海富通股票、廣發趨勢優選A/C共6只(分份額統計)基金,今年以來截至9月16日的回報尚不足10%。
這一變化對銀行等渠道情緒帶來了系列影響。
據業內人士透露,近期部分渠道在推介權益基金時已經降溫。
一個直接反響是,目前部分募集期基金遇到發行困難,甚至宣布延長募集期。僅在9月16日,就有北信瑞豐優選成長和海富通成長甄選雙雙公告。
而在這種變化中,啟示并不止于此。
截至6月30日,在今年以來規模增長超過20億的主動權益基金(基金成立日期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年內業績表現最差的一只是銀河和美生活。
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數據,銀河和美生活成立于2018年11月22日,該基金今年以來截至9月16日的回報為1.02%。
然而,這只基金今年上半年規模卻增長超過21億元。
在規模暴增之前,今年年初銀河和美生活的規模僅剩1.28億元。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銀河和美生活回報為24.43%,而該基金同期業績基準為24.87%,基金跑輸業績基準。
相較該基金發行時2.34億元的總規模,到2019年年末,該基金規模為1.28億元。
一只被投資者拋棄的績差基金,為什么能在今年上半年規模暴增20億之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銀河和美生活在今年2月更換基金經理或是主要觸發因素。
該基金基金經理由此前的袁曦,變更為鄭巍山和樓華鋒。鄭巍山則是2019年收益榜單中排在第8名的明星基金經理,其管理的銀河創新成長,在2019年全年的回報達到97.12%。
有明星基金經理加持,銀河和美生活顯然借助這股“東風”,實現了規模的數十倍增長。
根據記者調查,彼時,銀河基金針對鄭巍山新管理的銀河和美生活,亦做了不少的持續營銷投入。其中很明顯的將鄭巍山管理的銀河創新成長進行“捆綁”,突出其2019年業績。
半年報數據顯示,銀河和美生活的持有人戶數約有4.6萬戶,其中14.77億份的份額由個人投資者持有,占比達到84.48%。而2019年年末,該基金的持有人僅有212戶,其中個人投資者比例僅占2.61%。
也就是說,銀河和美生活今年以來新增的持有人以個人投資者為主。
但這只基金今年的業績要讓這部分個人投資者失望了。
半年報數據顯示,銀河和美生活過去六個月份額凈值增長率為3.08%,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3.85%。
事實上,鄭巍山在2019年5月起才擔任銀河創新成長的基金經理,這也是其首次擔任基金經理。今年2月,鄭巍山開始接管銀河和美生活,5月,其擔任銀河臻選多策略這一新基金的基金經理。
“通過短期業績包裝甚至炮制的明星基金經理,投資人很難辨析。”9月17日,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投資總監指出。
除了銀河和美生活之外,鵬華弘康、海富通股票、廣發趨勢優選均陷入了規模與業績“背離”的尷尬境地。
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數據,鵬華弘康A/C份額今年以來截至9月16日的回報分別為2.06%和1.95%,該基金的規模由去年年末的1.1億元增長到今年上半年的24.44億元;海富通股票在今年以來截至9月16日的回報為3.34%,該基金今年上半年規模增長了25.79億元;廣發趨勢優選的規模增長則更明顯,該基金今年上半年規模增長了56.41億元,而今年以來截至9月16日該基金A/C份額收益分別為6.1%和5.82%。
機構不愿意接受的另一種邏輯,正在逐漸變成現實。
雖然借助一段時間的輝煌業績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到大量客戶,賺取高額管理費,但是若基金后續一年左右或者更長期的業績表現失利,對于基金的負面影響,卻也十分明顯。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在基金公司憑借管理費“旱澇保收”的同時,持有人也會迅速“用腳投票”。
其背景是,不少渠道對公募基金的準入門檻也很高,對于一些業績波動大、業績持續性不足的基金公司,渠道把控嚴格。
本報記者了解到,某去年業績表現不錯的公募基金遲遲未能進入一家頂級渠道的“基金圈”,其原因即渠道對業績持續性的要求很高。
“渠道也要對自己的客戶負責,一旦大力營銷的基金出現業績虧損,會傷害渠道自己的口碑,也會帶來客戶流失。所以一些機構篩選基金的要求很高。”華東一家上市銀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我們篩選基金也非常嚴格,目標是選出歷史業績優異、投資邏輯清晰、投研平臺強大、未來大概率業績可持續的優質產品。”該人士表示。
其指出,業績可持續十分關鍵,會偏好長期業績優異、超額收益顯著、業績穩定性強的基金經理。而對于歷史業績優異的基金經理,還會通過訪談,了解基金經理投研經歷、能力圈、投資理念、選股邏輯、組合構建方法等,綜合選擇投資邏輯清晰的基金經理。
從過往經驗來看,有爆款基金在跌破1元凈值后徹底套牢了一部分持有人,基金公司“白掙管理費”。
同時,爆款基金業績表現不佳,會有一些持有人迅速“用腳投票”,爆款基金從而變成“迷你基金”。
譬如早前名震基金圈的“華商三劍客”。
早在2010年,孫建波與莊濤、梁永強共同管理的華商盛世成長獲得37.76%的收益率,以超出第二名近7個百分點的優勢奪得當年公募收益冠軍,戰勝了明星基金經理王亞偉。
“華商三劍客”一戰成名后,市場也給予了熱烈回應。數據顯示,2010年初,華商盛世成長的規模僅20億元,到2010年底已經增長至126億元,增幅達到530%。
華商基金的管理規模也借此迅速擴大。2009年末,華商基金的管理規模約130億元,一年后,其規模已經超過400億元,規模增長近300億元。其中當年發行超過百億的華商策略精選,更是為其添了一把火。
然而在一年之后,情況就急轉直下。
華商盛世成長的業績由此前的冠軍變為下跌27.92%,排名倒數,當時的爆款基金華商策略精選,也以下跌26%的成績同樣排名靠后。基金業績表現不佳,華商基金的管理規模也大幅下滑。
又如“公募一哥”任澤松,其管理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在2013年回報位列全市場首位。
在隨后的2014年、2015年,任澤松管理的基金同樣業績優秀甚至翻倍,但隨后市場變動,任澤松管理的基金轉向大跌,甚至“踩雷”,基金規模也從巔峰時期快速滑落。
“爆款基金往往出現在過往業績出色的明星基金經理的新發產品,或階段漲幅較好的相關主題產品上。”盈米基金常務副總裁施靜受訪表示。
施靜指出,投資者一定要明白在投資前做好資金規劃的重要性,理解權益基金的波動性往往在20%以上,如果資金的持有時間很短,不論是哪個優秀的基金經理管理都有可能給客戶帶來虧損。
關鍵詞: 權益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