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13日,美國財政部公布半年度匯率政策報告,取消對中國“匯率操縱國”的認定。在岸人民幣對美元當日開盤后飆升近300點,最高至6.8661,創下去年7月以來新高。截至14日16:30收盤報6.8854。
1月14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8954,較前一交易日上調309個基點。1月15日,美元指數震蕩延續,人民幣中間價報6.8845,上調109點。機構指出,當下貿易形勢轉暖、經濟預期改善、市場風險偏好回升、結匯增多、美元走弱等諸多因素支撐,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有望在雙向浮動中呈現偏強震蕩走勢。
另外,人民幣升值的強烈預期鞏固了境外投資者加倉人民幣資產的信心。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匯率走強、資本流入趨勢增強,國內資產價格的利好明確,“股債匯”三牛可期。
匯率迭創階段新高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1月14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均一度升破6.87元。亞洲交易時段,在岸人民幣匯率最高漲至6.8661元,離岸人民幣匯率最高漲至6.8675元,雙雙創下自2019年7月12日以來的半年新高。
自2019年8月5日,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雙雙跌破“7”關口,8月8日人民幣中間價也“破7”,隨后約4個月時間均保持在7水平,市場并未見大幅恐慌。
2019年9月初,人民幣匯率在創出2005年匯改以來新低后便峰回路轉,此后持續波動反彈。自2019年12月下旬開始,人民幣重啟升值通道,在岸、離岸人民幣匯率較2019年9月低點最多時均反彈3200點左右。
1月7日,在岸人民幣與離岸人民幣雙雙漲破6.94元關口,日內均漲逾300點。1月9日,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漲破6.92關口,在岸人民幣隨后在1月10日漲破6.92關口。1月13日,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升破6.90關口,再創近五個多月新高,上漲均超過300點。1月14日,在岸、離岸人民幣仍保持在6.8水平,日內均升破6.87關口。
在過去9個月,人民幣匯率經歷了一個從連續貶值到不斷走強的“輪回”,有貶有升、雙向浮動、彈性十足。
全年有望保持穩定
展望今年的人民幣匯率,支撐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甚至階段性走強的因素依舊存在。《證券時報》報道稱,長期看,決定匯率走勢的基礎在于國際收支等經濟基本面。從國際收支的經常賬戶項下看,2019年,中國經常項目順差有著鮮明的“衰退型貿易順差”的特征,即進出口增速同時下降,但進口增速下降更快,市場一度擔心經常賬戶項下會出現小幅逆差。不過,從近期進出口等經濟數據表現看,經濟正在企穩向好。
1月14日公布的去年12月進出口數據表現亮眼,進出口、進口和出口規模均創出歷史峰值,經濟回暖和市場信心回升促進了進出口增速抬升,預計這一趨勢還有望延續,從而有利于保障今年經常賬戶順差的穩定。
從國際收支的資本賬戶項下看,隨著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以及我國保持穩健的貨幣政策,外資持續流入我國的股市債市,同樣會支撐人民幣匯率走強。可以預見,2020年外資凈流入趨勢仍有望延續,目前,海外負利率債券規模占全球債券總市值二三成,相比之下,中國金融資產的比較優勢愈發顯現。
央行行長易綱多次表態,應盡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我國的利率水平相較于其他低利率國家,仍有望在中長期內保持一定利差,這也會持續吸引外資的流入。
多重利好推動當下人民幣匯率回歸升勢,這一趨勢短期內仍有望延續,匯率走強也會對股市、債市等其他金融市場表現形成正面促進作用。全年看,在經濟企穩、國際收支平衡、貿易局勢緩和等因素“加持”下,人民幣匯率預計仍會保持基本穩定。
股債匯三牛可期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明明稱,“人民幣匯率與資本流動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北向資金的加快流入使得人民幣的需求量增加,也起到推高人民幣匯價的作用。”
“一方面,兩者面對的影響因素重疊部分較大;另一方面,一致的風險情緒也會對兩者產生影響,增加聯動性。”明明進一步表示,從人民幣匯率與上證50、中證500以及創業板的相關性上來看,人民幣匯率與中證500以及創業板的相關性更強,反映出中小企業受到基本面以及風險情緒因素的影響更為明顯。
站在全球角度,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比例仍有較大增長空間。瑞銀投資研究部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目前中國國債收益率在3%左右,仍比許多國家高,隨著人民幣匯率的企穩回升,將有助于吸入更多外資。
匯豐前海證券研究部總經理孫瑜表示,預計今年外資配置A股將穩步增長。中國是一個產業配套齊全的國家,A股行業分布完整,而且還處于估值洼地,科創板的推出讓越來越多新經濟公司選擇在A股上市,這些因素都將帶來很大的配置吸引力。
莫尼塔研究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表示,目前海外負利率資產規模超過11萬億美元,依然處于高位,在全球債券總市值中的占比超過20%,而中國還保有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且經濟保持相對較高增速。總而言之,人民幣資產收益率在全球“越看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