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再受限,原本已是每家公司只能報兩只,近日又對募集規模做出限制——不超過80億。
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攤余成本法債基募集規模做出限制,可能會影響部分機構客戶的合作意愿。不過,最近三年期債券收益率下降,機構的配置熱情有所降低,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的發行也有所降溫。
部分公司接到窗口指導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透露,最近在與同業交流時聽說,有基金公司上報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接到了募集規模不超過80億元的指導意見。在他看來,攤余成本法債基募集規模不得超80億元,預計會對部分談好大機構客戶的基金公司產生影響,而對并不具備募集百億能力的中小型基金公司來說影響不大。
一家正在發行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的人士分析,如果一家公司的第一只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發行規模較大,在發第二只時,規模可能會被限制。
記者發現,近期已有基金公司主動控制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發行規模。華安基金發布日前公告,華安鑫浦87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基金于2019年12月17日開始募集,原定2020年2月17日截止。1月9日,其有效認購申請總金額已達199億元,超過募集規模上限80億元。根據有關規定,實施“末日比例確認”。
一位債券基金經理表示,近期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發行熱度有所下降。三年期債券收益率下降了很多,影響了機構客戶的配置熱情——此前機構客戶預期的年化收益率在3.5%左右。
也有基金公司投研人士稱,規模上限80億元已經好于市場預期,之前還一度擔憂這類基金會被暫停。
事實上,扎堆發行背后,作為“吸金利器”的攤余成本法債基也面臨規模分化的壓力。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11日,已經成立且按照攤余成本法估值的債券基金共有61只,合計成立規模3848.67億元。不過募集情況也存在分化,嘉實安元39個月、博時穩欣39個月等14只基金募集規模超過100億,還有11只基金募集規模不到10億,部分基金更是一再延長募集期。
一家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透露,銀行等機構資金對于攤余成本法債基還是有配置需求,且偏好3年以上封閉期的品種。部分銀行額度已經用完去年的額度,今年會繼續配置。不過,隨著攤余成本法債基密集獲批,未來這類基金募集規模或呈下降趨勢。
也有債券基金經理認為,攤余成本法債基發行分化主要是去年年底集中發行所致。“基金公司當時都在爭取年底規模,過完12月底,情況變化了,但銀行需求還在。”
一家基金公司機構部總監說,目前攤余成本法債基發行相當擁擠。“這類基金比較同質化,對基金公司的主動投資能力要求不高。做大首發規模主要考驗的是基金公司的機構資源儲備。”
提升投研能力
規模也可做大
過去一年,基金公司無論是權益還是固收都取得了突出的業績,偏股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40%;把握住可轉債行情的債券基金,業績超過30%的也不在少數。新年伊始,績優基金公司的主要精力還是在投研上,對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并未特別在意。
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負責人認為,從產品運作角度講,攤余成本法債基并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若投研部門分心做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等簡單且賺錢容易的業務,不利于提升投研能力。他坦言,對于是否發行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公司內部也存在分歧,有一種觀點認為既然每家公司擁有兩只基金的發行額度,應該充分利用。
上述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透露,該公司此前發行了一只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考慮到近期同類基金扎堆建倉,已撤回第二只產品的上報申請。“目前公司正在專心發行權益基金,從管理費角度分析,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平均管理費為0.15%,80億規模貢獻的管理費相當于二三十億的債券基金,或10億左右的主動權益基金。而對于長期績優股票基金而言,做好持續營銷,規模增長10億并非難事。”
“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過程中,絕對收益策略很受市場歡迎。即使是固收類產品,基金公司也應該重點發展二級債基等加強型策略產品,這才是基金公司核心競爭力。”上述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認為,“很多基金公司出于擴大規模的考慮,布局攤余成本法債券基金。但從規模良性發展的角度考慮,純債、二級債等普通的開放式基金,每天都能開放申贖,業績好的基金可以形成規模、業績的正向循環,而不是靠攤余成本法一次性將規模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