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视频在线百度云,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首頁 新聞 國內 聚焦 教育 關注 熱點 要聞 民生1+1 國內

您的位置:首頁>新聞 > 要聞 >

皇氏集團跨界影視結局慘淡:采購數據失真 營收數據有異常

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布時間:2020-01-06 16:24:52

皇氏集團上市以來一直在淡化主業,進行持續跨界并購,這一行為雖然在期初時對業績有所幫助,但隨著相關行業的景氣度下滑,公司終于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2018年末,在自己財務數據存在不合理前提下,公司進行了大額商譽計提。

在上市乳企之中,同業擴張并購的情況并不少見,但像皇氏集團這樣頻繁跨界并購的則不多見。回看皇氏集團近些年的發展情況,可發現其自2014年就開啟了跨界并購之路,不僅高溢價購買一些影視行業標的,且還大量購買了一些電子科技類公司。雖然期初的收購一度為公司貢獻了不少利潤,但隨著影視行業景氣度的低迷,子公司的業績不達標,讓皇氏集團2018年商譽出現了大幅計提,業績虧損超過6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繼續虧損327.39萬元。。

除跨界并購的不利,皇氏集團的相關財務數據同樣存在問題。《紅周刊》記者發現就在業績大幅虧損的2018年,公司的經營數據存在了很多異常,若結合其在2018年進行大幅商譽計提情況,讓人懷疑公司大幅計提商譽的目的或不單純。

積極跨界并購導致商譽激增

皇氏集團成立于2001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其上市初期的主業為乳制品行業,主要生產水牛奶(與乳用牛產奶不同)、酸奶等產品。至2014年進行跨界并購之前,乳制品一直占其營收的90%左右。

進入2014年后,皇氏集團開始積極謀求跨界,收購了大量行業外公司。究其原因,或與公司當時的經營業績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有關。財報數據顯示,在2010年至2013年間,皇氏集團雖然營收增長率維持在30%左右,但歸母凈利潤增長率卻要少得多,2012年甚至出現44%的下滑。更為重要的是,主營業務毛利率也由2010年上市時的37%下降至2013年的29%。

在當年的并購草案中,雖然皇氏集團在闡述并購背景與目的時并沒有提及當時經營業績的“尷尬”情況,不過若從時間點來看,其跨界行動也恰恰是乳業毛利率降至“谷底”且影視傳媒行業最火熱時開始的。也正因跨界并購的展開,讓皇氏集團傳統的乳制品業務越來越被淡化,截至2018年末,乳制品業務營收貢獻占比已由剛上市時的99%降至50%左右。

梳理皇氏集團的跨界并購標的,可發現其不僅購入了影視傳媒公司,且也涉及信息咨詢業、互聯網軟件與服務業。只不過,在往年并購中,花費最高的要屬兩家影視傳媒公司——御嘉影視和盛世驕陽,然而也就是這兩家公司讓皇氏集團損失重大,直接導致了其2018年的大幅虧損。

并購草案顯示,御嘉影視是皇氏集團于2014年花費6.83億元、溢價5.8億元收購的,當時御嘉影視資產增值率約5倍;盛世驕陽是于2015年收購的,花費7.8億元、溢價5.47億元,增值率236%。在這兩次高溢價并購下,皇氏集團的商譽大幅增長了10多億元。

根據業績承諾協議,盛世驕陽2015至2017年業績承諾分別為7500萬元、9000萬元和1.08億元,然而自2016年開始其業績就已經不達標,需要盛世驕陽原控股股東徐蕾蕾補償3294萬元才能完成業績承諾,而到了2017年時,盛世驕陽扣非凈利潤僅有3065萬元,遠遠低于當初承諾的1.08億元。最終在2018年,因盛視驕陽連續兩年未完成承諾業績而被掛牌轉讓。

御嘉影視在業績對賭期表現還尚可,2014年至2017年期間,凈利潤分別實現了6590萬元、8904萬元、1.24億元和1.66億元,均完成收購時的業績承諾。可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其業績承諾期剛過,御嘉影視就突然出現了業績變臉,2018年凈利潤相比2017年直接減少了1.22億元,2019年則進一步下滑出現虧損。

《紅周刊》記者大體核算了皇氏集團收購這兩家公司之后,兩家標的公司為其貢獻的凈利潤情況。其中,盛世驕陽共貢獻約2億元凈利潤(2015年至2017年,2018年被賣出),御嘉影視共貢獻約4.9億元(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2019年11月欲被剝離),與當年收購價格7.8億元和6.8億元相比,單從數據上看,就已經虧了將近8億元。

雖然2016年皇氏集團商譽一度達到12.2億元,占總資產比例達20%以上,但自2017年開始,其商譽就在不斷“蒸發”中,僅盛世驕陽商譽減少了1.9億元。2018年,皇氏集團商譽再次出現大幅減值,商譽值降至3.68億元,這次減值主要是御嘉影視商譽減少了5.5億元。要知道在2017年時,御嘉影視凈利潤還為1.6億元,如期完成了業績承諾,是皇氏集團的“香餑餑”,可就在業績承諾剛剛完成后,公司就變成了商譽減值的重點對象。

盛世驕陽的業績不佳是從其被并購的第二年就開始呈現的,而御嘉影視的業績變臉則是在其剛剛完成業績承諾后突然出現的,如此情況讓人充滿疑問,此前該公司良好的業績表現是否存在水分?而皇氏集團選擇在2018年末進行商譽大減值是否有借機“洗清”過去風險的嫌疑?

就在皇氏集團2018年因商譽減值首次虧損6.16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再次虧損327萬元后,皇氏集團在2019年11月又開始了新的并購行動。公司宣布,設立泰安數智城市運營公司,目的是為了進軍線下文旅產業。然而,皇氏集團在影視領域遭受的重創還歷歷在目,進軍文旅產業是否會重蹈覆轍?讓人擔憂。

營收數據有異常

除了往年并購的不順利,《紅周刊》梳理皇氏集團近5年的營收相關數據,發現即使在極端特殊的情況下,皇氏集團2018年的營收數據也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2018年,皇氏集團營業收入為23.36億元,若統一按增值稅率6%的情況來核算(皇氏集團增值稅稅項分類復雜,比如有的牛奶子公司無需交增值稅、有的牛奶產品增值稅率為11%,影視行業增值稅率為6%,因此,《紅周刊》記者假設其增值稅率為6%這種特殊情況),其含稅營收為24.76億元。但實際上,皇氏集團的很多牛奶業務增值稅率遠遠超過6%,所以其實際含稅收入應該更高。

同期的合并現金流量表數據顯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25.78億元,此外,同期預收款項相比上一年減少了3866萬元,對沖同期與現金收入相關的預收款項影響,則與2018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了26.17億元。

將2018年的含稅營收與現金收入數據勾稽,則2018年現金收入比含稅總營收多出1.41億元。要知道的是,此時的含稅營收是按照6%增值稅率來推算的,也就是說,實際情況中,現金收入最多也只比含稅營收多出1.41億元。因此在理論上,2018年的應收款項應該最多減少1.41億元才符合財務勾稽關系。

可事實上,在2018年的資產負債表中,皇氏集團的應收賬款(包含壞賬準備)、應收票據合計為9.35億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數據卻減少了2.73億元,遠遠超出理論上的1.41億元的最高值。也就是說,2018年至少有1.32億元的應收款項出現了莫名減少,可原因是什么?這就需要公司好好解釋了。

值得注意的是,皇氏集團應收賬款占比一直較高,2016年、2017年占營業收入比例還在45%左右,可到了2018年時突然下降至36%,如此的大幅變化同樣是讓人驚奇的!

采購數據失真

除了營收方面數據存在異常外,若按照增值稅率極端情況計算,《紅周刊》記者發現皇氏集團的2018年的采購數據同樣是存在一定異常的。

財報披露,皇氏集團2018年向前五大供應商采購的金額為4.31億元,占當期采購總額比例為29.9%,由此推出同期采購總額約為14.41億元。若按照增值稅率為17%來計算,那么此時含稅總采購為16.86億元,要知道的是,皇氏集團有的業務采購增值稅率會低于17%,且2018年5月起,17%增值稅率已經降至16%,因此,皇氏集團2018年實際含稅總額應該比16.86億元要少。

在皇氏集團2018年的現金流量表中,“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21.18億元,剔除當年預付款項新減少的1.18億元影響之后,則與當年采購相關的現金支出達到了22.36億元。將含稅采購與現金支出相勾稽,則可發現皇氏集團2018年的現金支出比含稅采購金額多出了5.5億元。因實際上的含稅采購應該更少,因此理論上現金支出與實際上的含稅采購差額應該比5.5億元還要大,這就意味著,當年的應付款項應該最少要減少5.5億元才符合財務勾稽關系。

可事實上,查看皇氏集團財報可發現,2018年其應付款項為3.76億元,比上一年僅減少1.14億元,與5.5億元差異巨大。問題在于,2018年的采購數據為何出現如此大的差異?

關鍵詞: 皇氏集團跨界影視結局慘淡

頻道精選

首頁 | 城市快報 | 國內新聞 | 教育播報 | 在線訪談 | 本網原創 | 娛樂看點

Copyright @2008-2018 經貿網 版權所有 皖ICP備2022009963號-11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聯系郵箱:39 60 29 14 2 @qq.com

99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动漫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本草| 大地资源高清播放在线观看| 特殊按摩让少妇高潮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