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hoice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36家上市券商共實現營收2744.58億元,同比增長47.5%,可謂行業成績斐然。其中,興業證券、太平洋證券、東方證券3家券商同比增長超100%,興業證券同比增136.25%,增速位居第一。而華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林證券”,002945.SZ)營收同比卻下降7.46%,為6.74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8.9%,為3.06億元,業績在36家上市券商中墊底。
營收凈利增速行業倒數
“穩健”是華林證券秉持的經營理念。但近幾年財報顯示,華林證券業績走勢不佳。2016年至2018年這三年,華林證券營收分別為13.18億元、10.67億元、10.01億元,同比下降21%、19.1%、6.2%;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9億元、4.6億元、3.4億元,同比下降27.8%、21.4%、25.6%。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和凈利增速,則在36家上市券商中分別排名第36位和第34位。
行業環境利好,而華林證券業績卻如此黯淡,原因是什么?《投資者攻略》曾就此發函詢問華林證券,截至發稿沒有收到回復。
投行業務萎縮嚴重
據choice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8年,華林證券的投行業務收入和凈利潤,占總營收和總利潤比重均在30%左右,而此比例在今年前三季度,則驟降至7.73%、-0.05%,萎縮嚴重。如下圖:
公開資料顯示,華林證券是較早布局投行業務的國內券商之一。目前其投行業務已由傳統的證券承銷服務,延伸覆蓋企業成長路徑的財務顧問、IPO、融資、并購、產業整合、資產證券化等綜合服務。
然而,近年來該項業務業績下滑明顯。財報顯示,2017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華林證券的投行業務對營收的貢獻分別為3.28億元、2.3億元、0.5億元,同比下降14.8%、42.6%、70.96%;對凈利潤的貢獻分別為1.78億元、1.19億元、-0.09億元,同比下降22.61%、33.14%、80%。經《投資者攻略》統計發現,華林證券投行業務收入和利潤的減少,是拖累華林證券這段時間業績的主要原因。
對于投行業務收入和利潤下滑的原因,華林證券曾在2019年半年報中解釋,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投行業務分化趨勢明顯,業務向頭部券商集中,中小券商競爭難度加大所致。
事實上,今年前三季度,36家上市券商投行業務收入237.44億元,同比增長23.24%,行業走勢積極。中信建投證券稱,投行市場今年存在諸多積極因素,諸如科創板注冊制試點改革,多項資本市場改革政策陸續落地等,為券商的投行業務釋放不少了潛力。
業務去單極化在路上
《投資者攻略》梳理了華林證券自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這段時間,各項業務的創收比重,走勢如下圖。其中,經紀業務比重增長明顯,而投行業務比重卻急劇下降,整體創收動力則越來越依賴經紀業務。
實際上,華林證券今年半年報已經表露出對公司營收結構出現單極化趨勢的擔憂,并試圖做出調整。
10月27日晚間,華林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全資子公司華林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華林創新”)增加注冊資本20億元,增資完成后華林創新注冊資本增至20.6億元。
據悉,華林創新是華林證券旗下全資子公司,其經營范圍涉及創業投資、創業投資管理和企業管理。截至2018年期末,華林創新總資產1.17億元,凈資產1.15億元,營業收入0.1億元,凈利潤0.08億元。
據多家權威媒體分析稱,華林證券希望通過這一增資,使華林創新在未來與公司整體發展戰略產生協同,提升投資銀行業務、直投業務及其他業務的競爭力。
華林證券投行業務及其業務結構后續發展如何,《投資者攻略》將持續關注。
關鍵詞: 華林證券業績行業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