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晚間,香港聯合交易所宣布,自2019年12月23日上午9時起,中國輝山乳業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輝山乳業”)的港股上市地位將予以取消。
根據公告,輝山乳業股票自2017年3月24日起暫停買賣。2018年3月27日,港交所上市部認為輝山乳業并未符合“有足夠業務運作或資產”的規定,根據《上市規則》進入除牌程序第一階段。2018年9月27日及2019年5月3日分別將輝山乳業置于除牌程序的第二及第三階段。
在除牌程序的第三階段于2019年11月15日屆滿前,輝山乳業依然沒有提交任何復牌建議,因此聯交所決定取消輝山乳業的上市地位。
輝山乳業表示,本公司所有股東及投資者須留意,自2019年12月20日起,盡管股票仍繼續有效,該股份將不再繼續上市,亦不再于聯交所買賣。其后,輝山乳業將不再受上市規則規管。
據了解,輝山乳業危機源自2016年12月,美國做空機構渾水先后兩次狙擊輝山乳業。第一次稱,輝山乳業至少從2014年開始發布虛假財務報表、夸大其資產價值及負債,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楊凱挪用公司資產公司,估值實際接近零。第二次稱,輝山乳業存在大量欺詐性收入,農產品建設條件惡劣,在維護上的資本支出不足以保證奶牛的健康以及牛奶產出。
2017年3月23日,遼寧省金融辦緊急召開輝山乳業集團債權銀行工作會議,23家債權行與輝山乳業集團相關負責人均出席,會議上,楊凱承認公司資金鏈斷裂。
2017年3月24日早盤,輝山乳業股價突然斷崖式下跌,盤中跌逾90%,停牌前股價跌幅85%,報0.42港元,市值一日蒸發320億港元,創當時港股史上最大跌幅。
此后,輝山乳業便陷入了漫長的停牌期。停牌期間,重組消息不斷,亦有蒙牛、光明、伊利等乳企有意“接盤”的消息傳出,但都均無下文。
據天眼查顯示,自2017年被做空至今,輝山乳業大股東遼寧輝山乳業集團有限公司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2項,公司實控人楊凱被限制消費令3項,涉及79條法律訴訟,50條開庭公告。
資料顯示,輝山乳業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沈陽農墾總公司下屬的國有企業。據介紹,1998年底,沈陽農墾總公司將沈陽地區的多個畜牧場、牛奶公司、乳品加工企業整合在一起,組建了“沈陽輝山乳業集團”。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沈陽乳業還是東北最大的液態奶企業,液態奶產量僅次于光明、三元和伊利,排全國第四,2013年9月,完全剝離國有資產的輝山乳業在港股上市。
關鍵詞: 輝山乳業將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