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季度,幽默的中國股民都會將上證綜指十年前的點位拿出來比一比,因為這期間上證綜指經歷了6124的歷史高點。如果以當前的時點與十年前的點位相比,12月11日上證綜指的收盤點位從2779.43點到2905.19點,漲幅僅為4.5%。十年磨一點兒,股市真的不能讓股民賺到錢嗎?
上證綜指成立最早,但以其去衡量A股市場所有股票的表現未免有失偏頗,上證綜指只代表了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一批股票。如果以可代表滬深兩市整體情況的中證全指為例,wind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的時間里區間漲幅為12.71%;以滬深兩市市值最大及交易最活躍的300只股票為成分股的滬深300指數為例,區間漲幅為9.1%;以兩市市值300-800名為成分股的中盤股指數中證500為例,區間漲幅11.05%。
以上三個指數與上證綜指的差異至少可以說明,單純以上證綜指反應A股表現是不夠全面的。但是似乎這三個指數過去十年的表現也不足以證明A股的賺錢效應,如果將視線聚焦在個股和行業上就比較清晰了。梳理wind數據,細數發行十年以上的股票不足當下股票總數的一半,共計1637只。其中上漲的股票有742只,平均漲幅為38.2%。另有267只翻倍的長牛股,占到16%。從個股角度看,過去十年股票市場是存在賺錢機會的。
如果再看“長牛股”出現的行業,則更能體現A股的結構化特征。在上述發行十年以上漲幅排名前十的股票中,大多集中在醫療保健和信息技術領域。如果按照申銀萬國分類來看,28個行業大類中過去十年表現最好的食品飲料行業,總市值加權平均后的漲幅要比表現最差的采掘行業高出近400個百分點。
雖然過去十年還是有不少股票存在機會,但是選出它們并且能拿得住實在是太難了。這需要先找出好的賽道,再在好的賽道中尋找未來可能出現的長牛股。疊加A股市場還在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指數編制、投資者結構,還是上市公司本身的質地,都會從基本面、情緒等方面或客觀、或主觀地放大權益投資的難度。“專業投資者通過對投資研究能力和團隊的打磨構建,形成了在個股和行業選擇上較普通投資者而言較強的投資優勢。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在A股做投資,優秀專業投資者的主動管理能實現更顯著的超額收益”業內人士指出。
整理上海證券的數據發現,截至2019年12月11日,在可比的332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中,91%的產品在過去十年實現正收益,平均回報達到73.6%,遠超上述指數和股票的平均漲幅。不僅如此,有近30%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實現了累計凈值翻倍。對于一般投資者而言,與其獨自“股??嘤?rdquo;,不如將理財交給主動管理能力強的基金管理人。據了解,七屆金牛獎獲得者謝治宇即將管理的產品興全社會價值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將于12月23日正式發行,值得投資者關注。
關鍵詞: 上證綜指十年不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