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的市場規模約為4萬億元,而到2030年有望增至13萬億。無論是從商機角度還是老年人的需求,養老都已經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新“風口”。
投資者眼中的養老市場:未來是一盤大棋
今年5月19日,73歲的顧海林老人和老伴一起住進了北京的一家養老公寓。
這家養老公寓地處北京西二環核心區,毗鄰金融街,周邊交通、醫療、生活資源十分發達。顧海林和老伴考察了大半年的養老院,最終決定把家安放在這里。
做運動、看電影,老兩口來到公寓之后,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的。他們住的公寓面積不大,只有三十平方,一室一廳和一個獨立衛生間,簡潔溫馨。在這里,每個房間的床頭都會有一個紅色按鈕,老人們需要洗衣服、吃飯,甚至翻身、下床,或者突發疾病都可以按動這個按鈕,公寓的服務人員24小時待命,會在第一時間趕到。
另一位入住老人李相華今年85歲,患有前列腺癌,癌細胞轉移到胸椎壓迫神經,導致下肢癱瘓,前不久剛剛做完一個大手術。李相華說,過去他既不能翻身,也不能抬腿。原以為做完手術后,接下來的日子只能在床上度過,沒想到在護理師的悉心照料和理療師的康復訓練下,病情竟然有所好轉,不但能翻身,能坐能站,還能堅持站上5分鐘,這在老兩口眼中簡直是奇跡。
住在這個公寓,顧海林算過一筆賬:房租每月7750元,伙食費加護理費每人每月是3100元。因此住在這里,他們夫妻兩人每月一共花費14000元不到。
為了住進養老公寓,顧海林前不久賣掉了自己在北京的一套房子,獲得了600萬元,買了一套小房子花費了300多萬元,剩余300萬元,再加上原有的積蓄存進銀行,每年的利息再加上老兩口的退休金,算下來一年有十幾萬元,用來承擔目前在養老公寓的各種日常開支。
院長秦明怡介紹說,住在這里的老人不需要像市場上的養老公寓那樣,繳納100多萬元的會員費購買公寓,而是像租房市場一樣,每月繳納房租,并且可以隨時退租。公寓的房租根據房型不同和需要照護的程度不同,每年的費用從17萬到30多萬元不等。公寓2018年3月20日開始正式營業,目前,一期開放的 84個房間基本住滿了。
國投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陸瑛非常看好養老產業,不過她也坦率地說,養老產業屬于慢熱型,賺不了快錢。
這家養老公寓是公司自有資產,地處北京核心地帶,周邊地帶的租金是平均每天每平米8到12元左右。當初他們曾經測算過,如果對外用作商業出租,每年純利潤粗略估算最少也要在2千萬以上但是做成養老公寓,先后投入數億元進行裝修改造,如果算上日常的運營維護,至少要20年才能收回成本。但是,他們認為中國養老事業未來是一盤大棋,誰能夠搶占先機,誰就會在未來擁有話語權。拿自己的物業出來做養老,可見對這個行業勢在必得。目前,他們在全國各地的核心區投資了14家養老企業,預計到年底,運營床位將達到三千張。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會員卡+服務費 養老公寓吸引跨界資本布局其中
國投之前主要投資的都是能源、交通運輸這樣的重大項目,轉而投資養老健康產業是因為看到了養老產業的巨大潛力。看好養老產業潛力的不只是國投,在合肥,有一家原本做建筑的企業也開始布局養老產業。
合肥市第一家養老公寓地處郊區,依山傍水,接收對象是男性60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在9月底來到這家養老公寓時,正好碰到一個購房團。購房團成員張爺爺雖然住著200平米的大房子,但是覺得養老公寓環境好,照顧也會更加周到,這也是購房團里大部分人的想法。
在養老公寓還沒有正式營業之前,已經有四位老人提前入住。86歲的汪俊奶奶是今年5月31日入住這家養老公寓的,當時設施都不完善,但她第一眼就被這里的綠化和環境吸引住了。
汪奶奶住的是86平米一室兩廳的戶型。以前沒有來到公寓的時候,她每天自己要上街買菜、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根本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有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很多空余時間,結交很多朋友。
中午11點,下完棋,老人們相約一起來到餐廳,這里有專門的營養搭配師。每天五個菜里面四個葷菜一個素菜,一個月的伙食費是1500元。
另一位會員吳覺民老人今年81歲,小的時候隨父親去了臺灣,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合肥。吳爺爺也是今年五月份入住的,他打算余生就在這里度過,他還算了一筆賬:優先住進來的會員,這里的服務費可以打八折,就是一年32000元,伙食費每月1500元,所以,一年的總共花費是5萬元。每月不到五千元的費用,靠年輕時攢下的積蓄就足夠了。
這個養老公寓項目采用“會員卡+服務費”的收費模式,會員卡分銀杏A卡和B卡,根據房型的不同,卡費從52萬元至160萬元不等;購卡后的老人,每年需繳納4萬到6萬元的服務費,就可享受園區專業運營團隊提供的管家式服務。
孫君毅是老年公寓的總管家,他說,這個項目是中鐵四局攜手安徽省投資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的。目前項目規劃有560套協助生活公寓,110套家庭照護公寓,162張專業護理床位,72張認知照護床位,以及100張康復醫院床位,可以同時照顧1000多位老人。
孫君毅坦言,養老公寓項目總投入約11.27億,2018年10月開始銷售,至今已銷售近百張會員卡,截至2019年9月30日總銷售額約5000萬元,如果全部售出,可以收回大部分初始成本。此外,根據會員入住率情況不同,日常運營也會有一部分盈利。
中鐵四局房地產公司副總經理 孫君毅:如果按照這兩筆回收的途徑來算,大概在整個園區運轉到第11年的時候,我們將會實現整體盈利。
孫君毅相信,養老產業未來的前景十分廣闊。在他看來,2025年以后,中國將進入一個老齡化程度更高的時段,那個時候也是養老產業的蓬勃發展時期,公司正在提前布局,在養老風口到來的時候成為受益者。
半小時觀察:養老產業 賺“慢”錢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比例從1999年末的1/10上升到2018年底的超過1/6。2035年前后,中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1/4,2050年前后將超過1/3。
但是“過億老年人口”還沒有與“過萬億養老市場”畫上等號。雖然說潛力巨大,但是養老產業投入大,利潤低,回報周期長,不是個賺快錢的行業。
老有所養,老有所終,是人類社會共同的理想。我們期待每個老人都能夠幸福地安放好自己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