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記者于洪濤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截至6月18日15點56分,地震已導致13人死亡,199人受傷。
地震帶來的傷亡,讓我們不寒而栗。當地震來臨時,樓房的晃動會很大,這種晃動原本是依靠鋼筋來支撐的,如果鋼筋被“瘦身”,在施工時就已經把鋼筋的延伸性發揮到了極限,那么使用了“瘦身鋼筋”的樓房遇到地震時就很容易產生斷裂,甚至出現倒塌。 “樓脆脆”事件給社會敲響警鐘,但是面臨巨額利潤的誘惑,有些房地產公司依然選擇鋌而走險。
瑞湖·坐標城小區是由洪湖市瑞湖置業有限公司開發,施工方為湖北天凱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該項目分四期開發,共十棟住宅。除8號樓與9號樓暫未開盤,其余房子基本售空。瑞湖·坐標城寄載著數千戶家庭的希望,是否能真正保障數千戶家庭的生命安全呢?
記者接到業主反映后,首先到瑞湖·坐標城小區的各個樓層去測量鋼筋的直徑,測量數值均不符合國家要求標準。例如直徑10毫米鋼筋被調至9.09毫米,直徑8毫米鋼筋被調至7.12毫米,直徑6毫米鋼筋被調至5.21毫米。而瑞湖·坐標城小區的施工現場,鋼筋加工棚形同虛設,只有幾根廢棄生銹的鋼筋散落在一邊,樓房中這些“瘦身”鋼筋的來源是哪里呢?
經過記者幾日暗訪調查,終于發現了真正的鋼筋加工場地。場地被設到了十公里外的螺山鎮新聯村的一所隱蔽的廠房內,院子里堆放大量工地存放的鋼筋,七名工人(4男3女)保持較高的警惕性,輪流值班工作。6月15日早上六點工人裝車,七點半開始送往工地,司機駕駛早已過年審的農用機動車,最終把鋼筋送達瑞湖·坐標城的施工現場,車輛進入工地后無任何檢測,鋼筋直接用于工地建設。負責檢查建筑材料、保障樓房質量安全的監理為何視而不見呢?“瘦身”鋼筋又是如何成了合格產品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工地?
6月17日上午,記者陪同當地住建局質監站胡站長等工作人員一起到達瑞湖·坐標城在螺山鎮新聯村的鋼筋加工點。在廠房中,大家一起看到了鋼筋“瘦身”的機器,胡站長解釋稱:“之前也來過鋼筋加工點檢查,只是在院子里轉轉,沒有進廠房里面。”工作人員現場對鋼筋的直徑進行測量,測量數值均低于國家要求標準。根據我國相關規定,鋼筋的延伸率不能超過4%,也就是說直徑10毫米鋼筋,不能少于9.6毫米。而瑞湖坐標城小區使用的這些被拉細后的鋼筋,有的延伸率甚至達到10%,明顯超過國家標準。
隨后,記者陪同質監站工作人員到達瑞湖·坐標城的施工現場,對施工現場未使用的鋼筋以及用到樓房內的鋼筋進行測量,住建局工作人員測量結果與記者暗訪中測量結果相同,鋼筋直徑均達不到國家要求標準。記者質問:“如果10毫米的鋼筋被強制性拉成9.09毫米,這個數值能達到你們要求的標準嗎?”胡站長解釋:“10毫米的鋼筋實際生產出來可能就只有9.6毫米,再加上國家允許正負0.4毫米的誤差,也就是說9.6毫米減去0.4毫米也算合格。”胡站長如此解釋是否合理?如果鋼鐵企業生產直徑10毫米的鋼筋實際直徑只有9.6毫米?那鋼鐵企業是否愿意去背這口黑鍋呢?如果按洪湖市住建局要求直徑10毫米的鋼筋拉細到9.2毫米就算合格,那鋼筋“瘦身”會不會風靡整個洪湖市呢?
6月20日,洪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委托湖北省荊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對瑞湖·坐標城小區的建筑鋼筋進行檢測,送樣檢測結果全部合格。6月26日,檢測結果顯示:直徑8毫米的鋼筋實測值均為7.8毫米,直徑6毫米的鋼筋實測值為5.8毫米至6.0毫米。那么6月17日住建局工作人員和記者在瑞湖·坐標城現場發現的直徑只有5.2毫米和7.1毫米的鋼筋,是如何巧妙躲過檢測的呢?例如直徑8毫米的鋼筋,質檢站胡站長在現場親自測量只有7.27毫米,而送到荊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就變成了“均為7.8毫米”。這中間是否存在“貓膩”?
洪湖市城市化建設需要房屋建筑的填充,但是“以次充好”的事件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安全,如果企業選擇利益至上,而監管部門卻沒有能力堅守最后的底線,那么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又由誰來維護呢?希望當地有關主管部門重視這一問題,擔負起應有的責任。來源:《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