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7月7日早間,針對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通報的滿洲里口岸部分單位和企業亂收費亂漲價抵消減稅降費效果問題,內蒙古滿洲里市政府辦公室作出回應:已全面停止收取口岸設施建設維護費,并督促滿洲里海關、滿洲里鐵路車站對貨代企業違規收費進行專項整治等。
滿洲里口岸的亂收費,既有行政亂收費,也有企業亂收費、亂漲價。前者,屬于地方政府或相關部門違反相關法規政策,濫用權力,亂作為。解決前者,按照國家相關政策進行整改,政府部門今后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即可。而對于后者,目前來說,由地方政府督促海關、鐵路車站對企業違規收費進行專項整治,或是必要的,但專項整治恐怕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以進口帶皮原木熏蒸處理服務來說,按照國家檢驗檢疫有關規定,服務收費執行市場調節價。然而,在滿洲里口岸,帶皮原木的熏蒸服務只有滿洲里融合檢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獨家經營——市場調節成了偽命題。
當地官方稱,滿洲里海關下屬融合公司已暫停收取進口原木熏蒸費,鐵路車站已與萬利通和晉西龍兩家公司終止了合同,違規收費已全部清退。官方表示,對口岸收費問題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健全完善長效監管機制,滿洲里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滿洲里海關、滿洲里鐵路車站等聯檢聯運部門成立了檢查組對口岸通關環節各類收費行為進行全面排查,出重拳、下重手,嚴懲不貸……
可事實上,本該由市場調節的企業收費問題,按說無需政府部門“出重拳”清理整頓——當地口岸的“市場失靈”現象屬于非典型市場失靈,融合公司等企業,被海關、鐵路車站等部門人為賦予了壟斷地位,其中,融合公司又屬于“紅頂官商”。這種“市場主體”,如何仍活躍在國門內側?繞開這個問題“全面清理整頓”企業亂收費,疑似本末倒置。
“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已經講了幾十年。國家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過程中更是在不斷強調,要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通過簡政放權,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這個語境下,國門內側仍存在與民爭利,損害市場規則的“紅頂官商”;一些民營企業也借助行政力量或壟斷行業提供的便利,在口岸實行壟斷經營、亂收費、亂漲價。而既要建立合理收費,杜絕亂收費亂漲價的長效機制,首先應當著眼于恢復被搞亂了的市場秩序、市場規則;服務該怎么做,什么樣的收費價格合理,最終還是要交給市場來解決。官方稱,滿洲里海關下屬融合公司已暫停收取進口原木熏蒸費。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企業不收費有違市場規則,即便是“暫停收費”,也不公平;這種“整改”是否有法可依,也值得懷疑。
眼下,海關下屬企業應與海關脫鉤,徹底推向市場;口岸服務市場,則應全面開放,實現完全的市場競爭;政府部門要盡快退回到“守夜人”的位置。政府的歸政府了,市場的回歸市場了,“企業亂收費亂漲價”自然就成了偽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