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時還款卻收到逾期短信,一向擅長與年輕人打交道的小米,最近遭遇到信任危機。
5月14日,有小米金融用戶在投訴平臺投訴,自己在使用小米貸款APP正常還款的情況下收到民生銀行逾期警告,短信內容顯示,用戶貸款發生逾期,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的規定,民生銀行將該筆貸款逾期相關信息報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
無獨有偶,在小米金融官方微博里,也有用戶針對逾期事件進行詢問,不過并未得到客服的回應。
當天稍晚,小米金融在官微做了聲明并道歉,稱因小米金融用于和民生銀行對接系統出現異常,導致少量用戶的還款信息未及時更新,小米金融方已和民生銀行第一時間發現并解決問題,目前已協同制定了此事的解決方案,盡快為用戶解決問題,并根據30天內實際還款信息更新正確信息。
然而,對于小米金融的致歉,用戶并不買單。有用戶要求小米金融正面回答“民生銀行是否已經將逾期上報并生效,如果已生效,那么30日恢復征信,是否恢復后將不會產生任何征信負面影響?
對此,民生銀行客服表示如果已正常還款,可以忽略短信,但因為已經有多個小米金融用戶反映此問題,目前已經與小米金融協調處理中,后續該行將配合完成所有處理。
系統“烏龍”嚇壞用戶
“我5月14日收到民生銀行的逾期短信,當時覺得莫名其妙,因為我已在約定還款日前足額還款,現在很擔心自己的信用記錄會不會受到影響”。當日,小米金融用戶夏女士無奈地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而后她向民生銀行客服反映,得到的回應是,小米金融的問題。
夏女士遇到的問題并非個例,5月14-15日,部分小米金融用戶在網絡平臺上投訴,突然收到民生銀行的短信,在小米金融正常還款下,民生銀行卻發出逾期警告,并告知客戶將依法可納入信征系統。
對于網上的投訴,小米金融的客服對于用戶的回復是,若收到民生銀行逾期上報征信短信,請不要擔心,小米金融將核實用戶的還款記錄,確認還款正常無逾期的,會在30個工作日內恢復征信。
15日下午18點06分,小米金融通過官方微博回應:“昨日小米金融用于和民生銀行對接系統因故出現異常,導致少量用戶的還款信息未及時更新,我們和民生銀行第一時間發現并解決問題,目前已經協同制定了此事的解決方案,盡快為用戶解決問題,在30天內根據實際還款情況更新正確信息。為此給用戶帶來的困擾,我們深表歉意!”
然而,對于小米金融的道歉,多數用戶仍擔心自己的逾期記錄無法從征信系統中消除。對此,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影響不大,只要用戶可以提供相應的合理證明即可。
互金收入占互聯網服務總收入11.9%
公開資料顯示,小米金融成立于2015年6月,同年9月正式上線,隸屬于小米公司。截至目前,小米金融業務線涉及互聯網小額貸款、移動支付、互聯網理財、互聯網保險、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及海外板塊等領域 。
在多條業務線中,貸款成為小米金融的核心業務。據小米集團(01810.HK)2018財報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互聯網金融業務收入占互聯網服務總收入的11.9%。
延用小米集團自有生態發展模式,小米金融的用戶也以“米粉”居多,曾有小米金融內部人員表示,“我們很少做外部用戶的業務,主要還是針對小米體系內的用戶,而且這部分用戶的需求仍未完全滿足,另外我們針對米粉還有額度和利率的優惠。”
也正因為用戶的特性,在逾期事件發生后短時間內“年輕人的第一次征信”微博話題即沖上熱搜。
不過也難怪用戶們的情緒激動,在數字化發展的現在,“上征信”成為個人生活信用重要的信息參考。尤其即將上線的新版個人征信報告,將會更全面、長時間跨度記錄還款等信息,一旦個人征信出現問題,將會面臨生活各方面限制,無法辦理信用卡,無法在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甚至連乘坐飛機、高鐵等出行也會受限制。
雖然小米金融的系統故障并不是個例,但作為金融科技公司,尤其在取得香港虛擬銀行牌照后,小米金融在擴大業務布局的同時,更應注重用戶利益。畢竟,烏龍事件帶來最大的后果,不僅是用戶的恐慌,也是品牌的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