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過半,全國各地氣溫逐漸上升,炎炎夏日已在眼前。而股市的天氣卻很“任性”,網友甚至調侃“短短半個月走遍春夏秋冬”。
股市驟然轉冷疊加債市收益持續低迷,再度打壓了資金的入市意愿。數據顯示,5月過半已有7只在發基金發布延長募集期公告,而5月份以來僅有8只基金成立,合計首募份額不過15億份,新基金發行市場再次感受到了冷意。
巨潮資訊網數據顯示,5月以來,先后有萬家聚利混合、民生加銀恒裕債券、國融融盛龍頭嚴選混合、華泰保興健康消費等7只發布延長募集公告,其中民生加銀恒裕債券更是將募集期延長至90天。
另據數據顯示,截至5月15日,市場上已有49只基金發布延長募集公告,即便是股市持續上漲3月份也有13只基金發布延募公告。
雖然今年前四個月股市大漲,權益類產品頻繁出現爆款,但今年前四個月新基金發行市場卻冷暖不均。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單月新發基金規模均在500億元至900億元之間,單月平均首募規模最高不過12億元,一月份最低僅8億元。
今年前四個月平均首募數據總體好于去年,但去年1月份、6月份和12月份單月首募規模均超1000億元,去年1月單月首募規模甚至超1600億元,而今年這一數據遠不及去年。
以今年首募規模最高的2月份為例,當月共有73只基金成立,合計首募份額859.40億份,平均首募份額12.64億份,兩項數據均為今年前四個月最高。當月有鵬華中債1-3年國開行債券指數、國壽安保中債1-3年國開債指數這兩只首募超100億份的爆款基金,也有兩只首募規模不超1億元的養老主題基金。
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今年前四個月股市大漲,但作為資金主要來源的機構依然鐘愛固收基金,即便今年債券基金收益遠不及去年。而今年前四個月雖然有大批個人投資者涌入權益類基金,但規模遠不能與機構資金相提并論。
而4月中下旬后股市急轉直下,新基金發行市場也驟然預冷。數據顯示,進入5月份后,半個月來僅有8只基金公告成立,其中還有5只為5月份之前發行的基金,5月份以來僅有3只基金當月發行并成立。另據數據顯示,5月份以來成立的8只基金合計首募份額僅15億份,其中僅寶盈聚享定期開放債券、天弘安益、中金新醫藥、南方富元健康養老、永盈卓利債券這5只基金首募份額超1億份,且這5只基金首募份額均未超4億份。
而這5只基金中,寶盈聚享定期開放債券、平安合盛3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為機構定制基金,不向個人投資者發售,永盈卓利債券、天弘安益均為達到2億份后到點成立,且包括平安合盛3個月定期開放債券型發起式在內有3只基金首募份額不過0.2億份,而這其中有2只基金公司自購金額便占去基金份額90%以上,5月份新基金發行市場之冷可見一斑。
不過基金公司也迅速調整了應對震蕩市的策略,進入5月份后,多只待發基金均打起了“明星基金經理”招牌,而這也是今年2月份以來基金公司的常用策略。今年年初以來,市場上頻頻出現的爆款基金和提前結束募集的基金多為由明星基金經理帶隊,即便是前四個月股市迅速上漲階段,權益類基金發行依然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吸金效應”。
此外,多家基金公司也調整了產品線。股市急跌后,偏股混合型基金凈值全線下調,量化基金在弱市中的抗震性得到充分體現,該類型基金自今年初以來以及自股市下跌以來平均收益均遠超大盤,平均業績同樣遠超其他各類型權益類基金。而部分基金公司也迅速上線量化基金,并由明星基金經理、投資總監帶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