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 新三板首家掛牌險企——永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誠財險”,834223.OC)發布2018年年報,凈利潤虧損2.61億元,同比擴大1550.40%,虧損增幅近16倍;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1.63億元,同比減少3.7%,而2018年全國財產保險市場增速11.52%。在88家財險公司中,永誠財險保費規模排名第17位,市場份額為0.52%。
對于2018年虧損額擴大,永誠財險有關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稱,“一是投資業績影響。2018年,國內資本市場比較低迷,永誠財險權益類資產配置較高,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二是車險競爭加劇。2018年整個車險行業承保利潤率僅0.14%,中小公司普遍虧損,永誠財險參與其中,拖累了整體經營質量。三是2018年自然災害頻發,各地發電企業受損,永誠財險及時支付了各類賠款。”
2018年初,永誠財險完成新一任董事長變更,原紫金財險總裁許堅被任命為永誠財險董事長。但2016年12月馮天佑離職后,永誠財險總裁一直空缺。
保費收入和凈利雙降
2004年,永誠財險成立,總部設于上海,目前注冊資本金21.78億元。2015年12月,永誠財險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并公開轉讓,成為首家掛牌新三板的保險公司。
數據顯示,永誠財險成立以來保費收入增長緩慢,2015年達到最高值,至今未能突破。2009年至2014年,其保費收入處在持續上升期,分別為41.25億元、54.13億元、52.86億元、55.90億元、55.31億元、58.89億元,2015年達到峰值67.53億元。此后,永誠財險保費收入下滑,2016年至2018年分別有63.84億元、64.98億元、62.84億元。
同時,永誠財險的凈利潤起伏也較大。2009年至2012年,永誠財險凈利潤不斷增長,分別是0.31億元、0.89億元、1.19億元、1.72億元,但在2013年由盈轉虧且虧損了2.13億元;不過,2014年和2015年,永誠財險又分別實現盈利0.41億元、1.85億元。2016年后,永誠財險凈利表現一直在走下坡路,2016年到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0.28億元、-0.16億元、-2.61億元。
年報顯示,永誠財險2018年投資收益率僅1.28%,投資業務收入0.7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61.31%。其中,股票虧損額高達1.11億元,同比減少707.74%。
2018年,永誠財險賠款支出37.35億元,同比增加8.68%,其中企業財產保險、工程保險、船舶保險正是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賠付同比增加了不少。
總裁空缺兩年多
業績不佳的永誠財險,近年來高管層面也發生了頻繁變動。
2015年3月,永誠財險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及第四次會議分別通過決議,任仲成擔任董事長、馮天佑擔任總裁。
不過,僅一年多,永誠財險公告稱,時任總裁馮天佑因個人原因向公司董事會提出辭職,任仲成2016年12月被確定為臨時負責人,同時,康國君被聘為常務副總裁。
2017年9月,任仲成不再兼任臨時負責人,康國君主持經營工作。
不久后,2018年1月,許堅被選舉為新任董事長,并于當年4月獲得銀保監會核準,任仲成則調任永誠財險第一大股東華能資本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但截至目前,永誠財險總裁一職仍然空缺。永誠財險回復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領導層人員穩定,分工明確。永誠保險黨委書記、董事長許堅還是公司法定代表人,負責公司全面工作。黨委委員、常務副總裁康國君主持公司經營管理工作。”
2016年時,永誠財險還曾披露定增方案,擬向符合條件的現有股東及合格投資者發行股票不超過10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30億元,在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以滿足未來業務發展和關于償付能力充足率要求的需要。不過,這筆定增最終未果。
關聯交易占保費收入的15.07%
公開資料顯示,永誠財險背靠電力、產業投資和金融控股等主要股東,例如有五大發電集團下屬公司,包括華能資本(持股20%)、北方聯合電力有限責任公司(7.91%)、中國大唐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60%)、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60%)、國電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57%)、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6.57%)、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持股3.99%)。
其中,華能資本服務、北方聯合電力的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華能集團合計控制27.91%的股份,為永誠財險實際控制人。
此外,永誠財險的股東還包括深圳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98%)、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4.75%)、北京信遠業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3.80%)、南方電網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28%),以及楓信金融控股責任有限公司(持股14.95%)、瑞士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等兩家外資股東。
依托電力能源的股東背景,永誠財險成立以來就定位以電力能源保險為基礎,以大型商業風險保險為重點。2018年年報顯示,永誠財險向關聯方銷售保險9.47億元,占到保費收入的15.07%,這一占比在2017年為13.05%。
面對虧損擴大的局勢,永誠財險表示,“正在推進二次創業,對發展理念、增長動力、經營模式等進行了調整和改革”。
2018年7月,永誠財險召開新發展戰略宣導會,許堅發布了“3668”戰略框架,其中包括以電力能源、重客/經紀/銀保、國際業務、保證保險、微營銷、專兼代、電商平臺、健康險作為主要業務領域。
保費構成上,2018年永誠財險前五大險種分別是車險(占比54.22%)、企業財產保險(占比20.44%)、意外健康險(占比9.03%)、責任保險(占比8.27%)、信用保證保險(4.17%)。
車險雖然還是第一大險種,但是保費收入減少了18.97%,非車險保費同比增長25.7%。永誠財險表示,“主要是由于近幾年來機動車輛保險虧損較高,公司調整業務結構,剔除虧損額較高的業務所致。”
永誠財險向時代周報記者強調,電力能源保險業務為永誠財險的核心業務,在海內外皆有布局。目前,永誠保險承保各類發電保險項目超過2400家,占國內發電保險市場承保份額近1/3。同時,永誠財險把健康險作為一大戰略重點,打造多層次的健康險產品和服務體系。
在國內保險市場上,具備電力能源股東背景的還有長江財險、鼎和財險以及英大泰和財險。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2018年7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共有149家,包括6家專業健康險公司、75家人身險及養老險公司和68家財產險公司。不過,財險公司受監管限制,只能經營短期健康險,同時因缺少相關健康險基礎,業務開展成本高,且不易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