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西部礦業發布的2018年度業績預告更正公告,令10萬多股民為之震驚。
這份公告顯示,西部礦業2018年業績“大變臉”,從預盈超1億變為預虧超20億,原因是對青投集團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損失25.22億元。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自2007年上市以來,西部礦業從未虧損,而如今預虧的20.63億元,已經超過了上市公司2011年至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總和。
針對此事,上交所的問詢函“火速”到達,要求西部礦業披露青投集團的生產經營情況和西部礦業在財務管理及信息披露事務管理上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等內容。
從預盈超1億變預虧超20億,西部礦業一年虧掉七年凈利總和
西部礦業發布公告稱,2019年1月30日,公司披露了《西部礦業2018年度業績預減公告》,預計2018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減少16000萬元,同比減少61%左右。
“經財務部門再次測算,預計2018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6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20.36億元。”
從預盈超1億變為預虧超20億,西部礦業對于此次業績“大變臉”的解釋是:公司根據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投集團”)存在的減值跡象,在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協助下對該股權投資的可回收金額進行了評估。經評估,公司對青投集團股權價值的可回收金額為0,因此確認對青投集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25.22億元。
官網顯示,西部礦業是一家以礦產資源綜合開發為主業的大型礦業上市公司,成立于2000年,于200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上市以來,西部礦業從未虧損,而如今預虧的20.63億元,已經超過了上市公司2011年至2017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總和。
上交所“火速”問詢,西部礦業信披管理存重大缺陷?
上交所的問詢函“火速”到達。
針對“更正后業績與前期預告業績差異巨大”一事,上交所要求西部礦業補充披露:
青投集團股權出現減值的原因與具體時點;
對該股權投資,公司前期是否計提過減值準備,如曾計提,請說明計提金額、依據;
公司在前期業績預告中,未預計該項重大減值損失的原因、決策機制和主要決策人;
公司及評估機構確認青投集團股權價值的可回收金額為0的依據、合理性及具體測算過程,是否存在一次性計提以進行財務大洗澡的行為,該會計處理是否足夠審慎;
如青投集團后期經營好轉,將對公司經營結果產生何種影響。
由于西部礦業持有青投集團20.36%股份,為青投集團第二大股東,青投集團的生產經營狀況對于上市公司具有重要影響;目前,西部礦業未就青投集團生產經營遭遇嚴重困難、上市公司可能遭受重大損失進行過任何信息披露,亦未提示過相關風險。
所以上交所要求西部礦業補充披露:(1)公司是否在青投集團中擁有董事會席位,公司派往青投集團擔任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具體情況;(2)公司未及時披露青投集團生產經營遭遇嚴重困難、公司可能遭受重大損失的原因及主要責任人。
另外,上交所還要求西部礦業披露青投集團的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等主要財務數據;青投集團的生產經營狀況何時開始惡化、惡化過程及原因;上市公司所持青投集團股份的后續處置計劃及財務影響等。
新京報記者通過梳理資料了解到,西部礦業對青投集團首次增資是在2013年,根據當年的相關公告,青投集團在西部礦業增資前的股權結構為:青海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持股58.48%、青海省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1.51%、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0.01%;截至2012年12月31日,青投集團經審計的資產總額為285.17億元、負債總額226.08億元、資產凈額59.09億元,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77.76億元、凈利潤8490.64萬元。
2018年7月28日,在西部礦業發布的2018年半年度報告中,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青投集團作為西部礦業的聯營公司,業務性質為國資授權經營的國有資產,2018年上半年,青投集團的營業收入總額為920643萬元、凈利潤為-557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