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發明“雙卡雙待”功能的酷派集團,如今幾乎從手機市場消失。
昨日,酷派集團(02369.HK)發布2018年年報顯示,收入為12.77億港元,同比下降62.19%,手機業務的營收同比下降61.35%。長江商報記者統計發現,近5年來,酷派集團營收連續遭腰斬,從2014年的249億港元,一路下滑到12.77億港元。
“酷派已錯過智能手機發展的黃金期,其產品已不再被市場認可。”昨日,一位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酷派已被主流手機廠商“除名”,淪落為“雜牌機”。
3年虧損75億港元
從聲名赫赫到無聲無息,酷派集團的墜落僅用了4年時間。
昨日,酷派集團發布公告2018年年報稱,集團本年度收入12.77億港元,上年同期為33.78億元港幣,同比下降61.35%。
數據顯示,酷派集團2014年至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9億港元、146.68億港元、79.69億港元、33.78億港元、12.77億港元,連續4年遭到腰斬。
凈利潤發現,年報顯示,酷派集團2018年稅前利潤為虧損4.11億港元,如果加上2016年虧損43.56億港元和2017年虧損27.02億港元,三年虧損總計74.77億港元。
酷派集團表示,2018年綜合收入減少主要因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劇烈,以及本年度中國區域市場份額及銷量減少所致。
有意思的事,酷派集團在年報中表示,隨著美國的地區銷售繼續保持其增長勢頭,且銷售貢獻于年內繼續增加,于美國的銷量構成本集團總銷量的絕大部分,且美國成為主要業務地區。
在手機銷量排行榜中“消失”
實際上,自1994年初起,酷派集團已在電信行業耕耘逾25年,曾經顯赫一時。然而,酷派集團業績持續下滑,拿得出手的功能也僅限于“雙卡雙待”。
回到5年前,2014年,酷派手機的年銷量超4000萬臺,排在第六位,市場份額高達9.88%。緊隨酷派之后的vivo和OPPO,銷量分別超2730萬臺和2550萬臺。
時過境遷,到了2018年,華為、榮耀、小米和vivo實現了銷量同比增長,OPPO、三星、魅族等其他品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趨勢。但在手機銷量前十位的排行榜中,已沒有酷派的身影。
2018年年報中,酷派集團也未公布具體銷量情況,而是表示集團于2018年持續在運營商渠道推出低端智能手機。
昨日,一位業內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在3G時代,酷派無疑是成功的典范,通過“雙卡雙待”功能迅速搶占了大量市場。但4G時代的來臨,讓酷派無所適從,已錯過智能手機發展的黃金期,其產品已不再被市場認可。上述業內人士還表示,技術、研發水平跟不上市場節奏,酷派已被主流手機廠商“除名”,成為低端手機一員,甚至淪落為“雜牌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