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電商第一股”蘭亭集勢(NYSE: LITB)近日重獲紐交所上市標準,然而營收放緩和凈利潤連虧的警報依舊沒有解除。
3月29日,跨境電子商務平臺蘭亭集勢,公布了其2018年第四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相比此前,蘭亭集勢經營業績出現大幅好轉,不僅實現正向現金流入,毛利率也有明顯提高。然而,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雖然四季度部分指標有所好轉,但2018全年營收和凈利潤均面臨下滑。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四季度應該是一個較為集中的消費季,特別是對跨境電商較為關注的年輕消費群體,因此如果今年一季度表現回調,那么說明這只是一個短暫的周期波動。”
解除摘牌警報
公開資料顯示,蘭亭集勢(light in the box)成立于2007年。彼時阿里巴巴還在主攻B2B,亞馬遜的還在主營圖書,瞄準巨頭爭奪留間的細縫,蘭亭集勢把大量服裝、家裝、3C以低價賣到全球,奠定跨境電商的地位,全球營業額超 10億元。2013年在紐交所NYSE上市,一度被視為跨境電商的領頭羊。
然而,好景不長,蘭亭集勢在資本市場沒過幾年就水土不服,陷入退市風波。
2018年10月,蘭亭集勢收到紐交所通知,公司的ADS平均收盤價在連續30個交易日內低于1美元,公司需在收到通知后六個月內使其股價高于1美元。
蘭亭集勢自身也意識到危機。去年11月,蘭亭集勢宣布任命ezbuy創始人兼CEO何建為公司新任首席執行官兼董事。并在2018年四季度實施了一系列舉措,對公司財務狀況產生立竿見影的積極影響。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蘭亭集勢在手現金達到3880萬美元,較上一季度的3750萬美元有所上漲。此外,其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29.7%上升至今年四季度的34.6%,上升了4.9個百分點;經營虧損亦從去年同期的360萬美元大幅減少至今年的170萬美元。
何建介紹,2018年四季度毛利率提高主要是因為公司將關注重點從地域市場轉向創造高毛利率的商品類別;同時,公司控制了低毛利、且需要提前存貨的電子產品的貿易,這也顯著提高了企業庫存周轉效率,實現了向供應商提供時間更長、更靈活的付款條件,增加了銷售額。
從目前來看,蘭亭集勢的摘牌警報得以解除。4月1日,蘭亭集勢收到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通知函,指出蘭亭集勢的美國存托股(ADS)連續3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盤價已高于1.00美元,因而公司重新達到交易所關于最低收盤價的標準。
在沈萌看來:“美國資本市場機制靈活,重獲上市標準是指此前的股價表現已不足以維持其上市地位,而之后又恢復到標準之上。”
營收放緩凈利潤連虧六年
然而,在全年營收和凈利潤上,危機依然未能解除。
2018年蘭亭集勢凈營收為2.275億美元,與2017年的3.199億美元相比下滑28.9%。凈虧損為5960萬美元,而2017年凈虧損950萬美元;運營虧損3750萬美元,而2017年運營虧損1020萬美元。
究其原因,蘭亭集勢定位跨境電商,做的卻是低價市場,業務面覆蓋了從生產到運輸到跨國銷售的各個環節,每一個環節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累計起來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無形中加大的企業的運營壓力。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這已經是蘭亭集勢連續六年虧損,2013年,虧損470萬美元;2014年,虧損2400萬美元;2015年,虧損3940萬美元,2016年,虧損870萬美元,2017年,虧損950萬美元,2018年,凈虧損為5960萬美元,六年虧損總金額近1.5億美元。
同時,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上市六年,蘭亭集勢營收始終在3億美元附近徘徊,營收增長能力羸弱,應收賬款周轉率并不穩定,跨界區塊鏈等領域,還在前期投入和維持階段,收效甚微。
業內指出,這兩三年,它能夠堅持下來,純粹是因為傳統鞋業品牌奧康以及卓爾集團的先后入股。只不過杯水車薪,止不住蘭亭集勢的下滑頹勢。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產品銷售訂單總量為490萬份,而2017年為670萬份,降幅26%。購買用戶數量為290萬,而2017年為490萬,訂單量不容樂觀,蘭亭集勢在跌宕起伏中遭逢的或許是生死考驗。
沈萌指出:“跨境電商在國內競爭對手眾多,競爭門檻又低,難以形成有效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