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9年,A股市場表現出一輪小牛行情,但市場整體盈利仍處于下行通道,大盤何時能夠切換至單邊上漲行情,今年的投資重點將配置哪些資產?帶著這個疑問,日前《證券日報》記者從中銀基金旗下正在發行的中銀產業精選混合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吳印處得到了些許答案。
吳印認為,A股市場盈利下行通道將于今年三季度見底,市場全年表現將好于去年;從板塊結構來看,科技股是2019年A股市場需要特別重點關注的配置領域,其估值存在較大反彈機會。
對今年A股保持樂觀戰略
2018年下半年經濟呈現出類滯脹特征,但多數分析人士預計2019年經濟將前底后穩。吳印對此認為,目前A股盈利仍處下行通道中,業績或將在2019三季度前繼續下行。
吳印表示,回顧2005年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時間上看政策底、市場底、業績底依次出現的特征非常明顯;這次政策底已經出現。2019年1月份,社會融資存量增速企穩,政策效果已初步顯現,考慮到社融對經濟的領先性,市場對盈利底出現在2019年三季度前后的預期進一步強化。
其次,根據庫存周期來看,本輪企業業績預計持續回落至2019年三季度,或許會更長。回顧歷史,2002年以來A股經歷了5輪盈利周期,平均每輪盈利周期持續12個季度,目前A股處在第5輪盈利周期的回落期。觀察2002年以來我國經濟的庫存周期和A股的盈利周期,可以發現兩者走勢大致趨同,而且兩者周期平均都為三年左右。本輪庫存周期始于2016年中,自2018年二季度步入去庫存階段,按照歷史經驗,本輪庫存周期預計將于2019年三季度左右結束。
對于股票市場的投資來說,吳印認為去杠桿政策邊際偏暖有助于2019年A股流動性邊際改善,中期可期待的增量資金來源包括:一是,從長周期看,居民資產配置將從地產到股票。居民資產配置主要是房子和股票資產,目前中國居民資產中房地產占比高達60%,股票配置比例僅為4%。展望未來,我國居民的資產配置也將逐漸向成熟市場靠攏。二是,國內長線資金加大配置力度。目前A股估值正處在底部區域,股債相較性價比亦突出,配置價值明顯。綜合來看,預計2019年A股的整體流動性邊際改善,包括積極引入國內外長線資金進入股市等在內的一系列有利政策將為A股帶來可觀增量資金。
科技股將是今年投資主旋律
作為具有12年金融行業從業經驗與8年基金管理經驗,吳印對今年的資產配置比較看好創業板和科創板,尤其是科技股,將是今年資產配置的重要領域。
他認為,從大小盤比較的角度來看,相對主板,2019年創業板是市場的主要關注點。在“經濟下行+流動性逐漸寬松”宏觀組合延續的背景下,A股可能仍將延續聚焦估值、聚焦新興行業、聚焦龍頭的風格特征。而從板塊結構來看,科技股是2019年A股市場需要特別重點關注的配置領域。
“2018年A股估值下殺至歷史底部,展望2019年盈利仍然存在下行趨勢,但政策鼓勵科創板、新興產業和民營企業健康發展,估值會存在較好的反彈機會。”吳印說,除了政策因素之外,A股市場資金面在外資、養老金、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保險等增量資金進入后會有明顯改善,從而刺激市場風險偏好提升。之后隨著A股盈利周期出現反轉,代表國家未來經濟增長新方向的成長股可能會產生較大的業績增長彈性。
事實上,在科技股投資機會凸顯背景下,公募基金也在轉變投資風格,瞄準科技股投資機會。在此背景下,中銀基金于近期啟動了中銀產業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的發行。
據悉,中銀產業精選特點就是聚焦成長。在產品成立后,基金將緊緊抓住目前的牛市機會,完全聚焦在具有明確成長性的細分行業上,選擇優質龍頭,長期持有分享企業的成長價值。作為擬任基金管理人,吳印在選股的邏輯上,將重視行業的基本面分析;詳細研究每一個細分行業的商業模式,競爭格局,聚焦在商業模式清晰,競爭格局穩定的細分行業;對于不確定性強的行業,縱然成長性高,也會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