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60魯大師(下稱魯大師)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國信證券(香港)為其獨家保薦人。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魯大師曾于去年9月10日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不過該申請在今年3月10日宣告失效。據業內人士透露,“失效”是指擬上市公司在6個月的有效審核時段沒能完成對港交所問題的反饋。超過時段要求,申請材料則會無效。若要繼續上市流程,就必須重新遞交材料。
緊鑼密鼓的上市節奏之中,魯大師遞表失效的成因不得而知。不過,其二度IPO之路與公司近年發展的曲折進程倒是有幾分相似。
針對潛在投資者關心的問題,《投資時報》電郵提綱至該公司相關部門進行詢問,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公司回復。
主要收入依賴于兩大股東
魯大師原名“Z武器”,是一款針對計算機的系統優化免費軟件,也是國內最早的硬件評測工具之一,其創始人是魯錦。2010年9月,魯錦攜魯大師加入360的“免費軟件起飛計劃”。
據悉,該計劃由周鴻祎2010年1月宣布成立,擬投入10億元(人民幣、下同),通過投資、孵化、合作和收購等方式,來幫助免費軟件領域的中小公司和個人作者實現事業的起飛。
2014年11月25日,周鴻祎在魯大師的基礎上成立成都奇魯科技有限公司。之后,魯錦淡出魯大師,田野接管奇魯科技,而魯大師也從原來的軟件檢測擴張現有軟件、硬件、游戲業務以及金融、娛樂領域。
通過近十年的發展,魯大師積累了龐大的用戶基礎。據招股書顯示,魯大師電腦端的月活市場份額占到98.8%,移動端的月活市場份額占到58.9%。截至2018年底,360魯大師每月活躍用戶近1.14億人。流量的激增,助魯大師近三年的業績不斷走高。據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魯大師營收分別為人民幣6981萬元、1.22億元和3.2億元。
然而,《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魯大師本身造血能力有限,其主要收入均依賴于主要股東。
就目前魯大師股權結構來看,360間接持股41.37%,為第一大股東;田野持有27.67%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上海嵩恒網絡持有股權比例為23.64%,為第三大股東。不過,魯大師大部分收益也均來自360和嵩恒網絡。故此,股東變成主要客戶,成為魯大師被市場質疑其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
據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魯大師來自360和嵩恒網絡的收益總和分別占公司各期總收益的80.1%、75.1%、29.9%,在2018年占比有所下降。不過招股書中,魯大師亦表示未來大部分收益還將來自以上兩大客戶。
不難發現,若與360和嵩恒網絡中的任何一家中斷合作,魯大師都很可能無法找到可替代的收益來源。故此,魯大師獨立后也在嘗試業務轉型。
電子設備銷售毛利率降低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受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以及中國互聯網行業迅速發展所帶動,中國線上廣告市場的市場規模以19.7%的復合年增長率從2014年的2416億元增至2018年的4961億元。預期將于2023年進一步增至11763億元,2019年至2023年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8.1%。
而中國個人電腦端線上廣告市場的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1246億元增至2018年的136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3%。中國移動設備端線上廣告市場的市場規模由2014年的1170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359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1.7%。
在互聯網行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PC端線上廣告市場的市場規模增速已明顯追不上移動業務。故此,魯大師開始轉向電子設備銷售業務。資料顯示,魯大師自2015年1月開始智能配件銷售,2017年8月開始經認證二手及原廠智能手機銷售,2018年11月又推出其他電子設備銷售業務。
隨著業務的轉變,魯大師的收入構成比例也發生了變化。2016年和2017年,該公司線上流量變現部分分別實現收入6940.4萬元和1.20億元,占比高達99.4%和98.1%。而到了2018年,魯大師流量業務比重已降至67.9%,電子設備銷售則逐漸成為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2018年,該公司電子設備銷售收入分別為人40.8萬元、231.7萬元和1.02億元。其中,二手及原廠智能手機收益由2017年的140萬元猛增至2018年的8570萬元,同比增長約60倍。
然而,《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近年來盡管魯大師營收上漲,但其毛利率卻在逐年降低。據招股書顯示,2016—2018年,其毛利率分別為86.5%、83.6%、49.8%。對此該公司在招股書中解釋稱,2018年度線上流量變現業務毛利率減少主要系海外市場廣告及推廣開支增加。
就電子設備銷售業務而言,2016年度和2017年度的毛利率出現波動主要由于智能配件銷量波動所致。2018年度,魯大師開展二手手機銷售業務,經認證二手手機銷售業務毛利率遠低于智能手機配件銷售業務線的毛利率,因此2018年電子設備銷售的毛利率進一步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魯大師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一段時期內,電子設備的銷售毛利率將會維持保持較低的水平。如此看來,該公司想要在未來幾年之內保持業績的快速增長,難度著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