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央視“3·15”晚會曝光,辣條市場進入洗牌期,有企業借機入局,因此,辣條界“老大”衛龍坐不住了。3月31日有消息稱,衛龍已對經銷商下發通知,要求經銷商二選一:代理了衛龍的產品,就不能代理其他品牌產品。業內人士認為,這是食品企業的常規做法,目的是希望通過自身產品、品牌和渠道優勢獨占渠道、排斥競品,推高競品的運營成本。這反映了行業競爭加劇,衛龍對于保住優勢心存焦慮。從長遠看,經銷商會根據利益選擇品牌,衛龍這樣的做法恐怕難以持續。完善產品線,找到更多的盈利點才是衛龍首要考慮的問題。
“霸道”衛龍
相關消息顯示,衛龍要求經銷商不代理競品及品牌;在4月15日前對已操作的競品二選一;4月15日衛龍將稽核競品一事;閱讀以上內容后,請經銷商回執。若經銷商沒有按要求二選一,衛龍將停止與客戶合作,并對責任城市經理做出過失性解除勞動合同。
目前,河北、河南、江蘇、浙江四省經銷商已接到衛龍的通知。部分經銷商認為這種做法是“不成文的規定”,更有經銷商表示,“有衛龍誰還代理別的?”
北京商報記者致電衛龍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以需要核實以及周末休息為由拒絕了采訪。
一位法律界人士表示,要求經銷商二選一,有可能構成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若因此城市經理解除勞動合同,要看該解除條件是否在勞動合同中有明確的約定,即使解約也應提前30日通知,根據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給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才可以。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衛龍是希望憑借自身的產品、渠道和品牌優勢,對經銷商施壓,以達到獨占渠道、排斥競品、推高競品成本的目的。
衛龍品牌的持有者是河南漯河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平平食品”),目前,衛龍已建有漯河平平、駐馬店平平、親嘴豆干、衛來食品等多個生產基地,但主要是進行調味面制品產品的生產。在2018年末的全國經銷商大會上,平平食品相關負責人透露,2018年平平食品銷售額為35億元,納稅3.6億元。
市場洗牌
雖然央視“3·15”晚會曝光了“蝦扯蛋”等不符合食品衛生標準的辣條企業,但正規的合標企業并未受到影響。市場的蛋糕還在,但部分分食蛋糕的企業被踢出局,這意味著這一領域進入了洗牌期,因此,看好這一市場的大型食品生產商瞄準機會進入。
數據顯示,調味面制品行業的市場銷售額,從2009年的170億元增至2016年的510億元,2018年銷售額將逼近600億元。
目前,辣條的生產廠商有1000多家,而衛龍則憑借合規的生產環境和營銷知名度在這一領域一家獨大。衛龍創始人之一的劉衛平曾表示,衛龍現在每天生產辣條三四千萬包,占全國辣條行業的10%。
“這樣大的蛋糕,不能只有一家獨占,”金絲猴推出“辣辣怪時空”辣條,向衛龍發起挑戰。3月16日,金絲猴在成都糖酒會期間“大開發布會”,推出了6款辣條產品,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鄭州、廣州等城市開售。
與此同時,鹽津鋪子也推出了“小新王子”辣條,并邀請了當紅明星林更新代言。據了解,早在2017年下半年,鹽津鋪子就引進了辣條專業團隊,啟動辣條項目。
金絲猴、鹽津鋪子都在零食領域深耕多年,如此大規模的投入,直指衛龍的頭把交椅。
在沈萌看來,辣條不具有核心技術,很難形成技術壁壘。除了營銷驅動,沒什么其他競爭策略。“誰規模大、誰廣告多,誰賣得就好。”沈萌坦言。
優勢不再
在業內人士看來,衛龍之所以調整對經銷商的政策,也是意識到自身的優勢正在慢慢消失,行業地位受到挑戰。
據了解,辣條出現在1998年,衛龍創立于1999年,靠辣條“悶聲”發財。但2005年和2007年,辣條行業經歷兩次食品安全危機,國家逐步對熟食推行更加嚴格的管理制度,要求這類企業必須經過QS認證。
2010年下半年,辣條供大于求,雖然企業眾多,但能盈利的不過10%左右。劉衛平看到了機會,衛龍開始改革升級,投建新廠房,并在2014年實現了生產升級,鞏固了在該行業的龍頭地位。
在產品線和生產線升級之外,在營銷領域,衛龍近幾年也大出風頭,曾多次推出簡約風文案和趣味包裝,迎合了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口味,在網絡上甚至制造了辣條“玩出高端、玩出時尚”的品牌形象。
隨著更大體量食品企業的進入,衛龍的優勢不再鮮明,“有錢有勢”的新晉企業都采取了類似做法。據了解,金絲猴辣辣怪時空辣條采用魚蝦蟹等鮮活造型,和口水蝦、麻麻魚、香辣蟹等口味迎合消費者。從體量來看,2018年,三只松鼠的收入達到80億元,鹽津鋪子的收入則達到11.08億元。
在激烈競爭之下,衛龍開始謀求更大發展,在2018年末的全國經銷商大會上,衛龍提出三年內實現100億元的年銷售額。為實現這一目標,衛龍已經涉足方便速食領域,在新開設的衛龍食品專賣店中上架了酸辣粉、自熱辣條火鍋產品,還提供魔芋、干脆面、蔬菜干等產品供消費者選擇。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認為,隨著衛龍競爭優勢愈發的不明顯,衛龍想為自身業績尋求新的增長點,也是在為后續的上市計劃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