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晚間,全聚德發布2018年度業績快報修正公告,2018年凈利潤由此前披露的8865.71萬元下修為7304.22萬元,同比降幅由34.81%修正為46.29%,創其上市以來最大跌幅。
全聚德資料圖 中新經緯 攝
至于修正的原因,全聚德解釋稱主要是公司商譽減值損失和期間費用預計不夠充分,修正后較業績快報增加商譽減值損失和期間費用合計約1998.50萬元。
據了解,今年2月份,全聚德曾發布2018年度業績快報。根據業績快報,全聚德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7.76億元,同比下滑4.53%;實現凈利潤8865.71萬元,同比下滑34.81%。
全聚德在業績快報中解釋稱,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主要是受餐飲市場影響,第四季度營業收入未達預期目標。同時,由于公司相關企業存在商譽減值風險,基于謹慎性原則,其計劃在年末對上述商譽計提相應的商譽減值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全聚德自2012年創下營業收入19.44億元、凈利潤1.52億元的業績峰值后,其業績便再無進一步增長,近兩年更是呈現出下滑趨勢。Wind數據顯示,2013年全聚德營業收入下滑2.13%、凈利潤下滑27.62%;2014年,全聚德營業收入下滑2.96%;2016年,全聚德營業收入下滑0.33%。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導致全聚德業績疲軟的主要因素在于“質”和“量”兩個方面,“質”是指核心消費群體的質量,“量”則是指整體消費量。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全聚德核心消費群體的質量在整體下降。以前,全聚德的消費場景多是宴會、商務、政務等,而現在全聚德已經很難進入當地人的菜單了,支撐其銷售額增長的主要是旅行團等餐標比較低的消費群體,利潤自然很難上去。”朱丹蓬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如是說。
至于消費量,朱丹蓬表示,新生代(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人群)作為當前的主流消費群體,他們對于餐飲的需求發生了顯著變化,好玩、有趣等成為他們的新訴求。而全聚德由于產品老化等問題,顯然并不能很好地匹配與迎合新生代的這些訴求。
“全聚德的產品、場景等缺乏創新,再加上價格整體偏高,導致其在激烈的餐飲市場競爭中優勢漸失。”朱丹蓬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