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華潤三九發布了2018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34.27億元,同比增長2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32億元,同比增長10.02%。然而,公司2018年期間費用率為56%,銷售費用則同比增長36.18%,分析指或對公司業績形成拖累。
公開資料顯示,華潤三九專注醫藥健康產品創新研發和智能制造,2018 年擁有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品種 22 個,包括“999 感冒靈”、“999 皮炎平”、“三九胃泰”、“小兒感冒靈”、“氣滯胃痛顆粒”、“骨通貼膏”等,并通過并購補充“天和”、“順峰”、“好娃娃”、“易善復”、“康婦特”等藥品品牌。
2018年,華潤三九實現營業總收入134.3億元,同比增長20.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4.3億元,同比增長10%;每股收益為1.46元。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69%,較上年增長4.2%,凈利率為11%,較上年減少0.9%。
據華潤三九表示,考慮到近年醫藥行業政策密集出臺,各項政策的推行將對醫藥行業未來經營模式帶來一定影響,預計公司2019年將實現不低于醫藥行業平均水平的收入增速。而為完成2019年度的經營計劃,華潤三九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營運資金需求預計約為10.90億元,預計將發生約7.98億元的資本性支出,主要用于已經或即將開展的固定資產項目投入,上述資金需求主要由公司自有資金解決。
華潤三九旗下產品。截圖來源:公司官網
醫藥行業因銷售費用占營收比重高早已受到業內質疑,據wind半年報數據顯示,在220家醫藥生物類公司中,有20家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占比超過50%,24家公司銷售費用率在40%~50%,31家公司銷售費用率在30%~40%,35家公司銷售費用率在20%~30%。
值得注意的是,自解決銷售費用率高企的“兩票制”推行以來,華潤三九的銷售費用率就從30%-40%,提升到了40%-50%。
“兩票制”是指藥品從藥廠賣到一級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賣到醫院再開一次發票,以“兩票”替代此前常見的七票、八票,減少流通環節的層層盤剝,并且每個品種的一級經銷商不得超過2個。
對此,華潤三九稱,2017年以來,隨著“兩票制”等政策推行,華潤三九銷售費用率增長主要受處方藥業務中的合作推廣模式占比提升,以及自我診療業務增長導致市場推廣費增加;另外,在輔助用藥目錄政策和招標降價等壓力下,中藥注射劑等非臨床一線用藥品種的銷售和推廣面臨困難,公司繼續調整產品結構,逐漸向健康養生、康復保健的兩端延伸。
在2018年年報中,華潤三九的全部費用合計達75.2億,同比上升32.1%。其中銷售費用為64.7億,同比上升36.2%;管理費用為7.1億,同比上升13.4%;財務費用為-703.6萬,同比下降128.6%;研發費用為3.6億,同比上升19.7%,銷售費用進一步攀升。
然而,銷售費用增長的同時也影響了華潤三九銷售凈利率的增長。有媒體統計,自2012年起,華潤三九的毛利率雖然有所增長,但銷售凈利率卻呈現逐年下滑的狀態,可見銷售費用的增加拉低了華潤三九的獲利能力。
在年報發布的同時,華潤三九還發布了一季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9一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盈利10.3億元至11.8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43.55%至1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