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二三四五(002195.SZ)發布業績快報。公告顯示,二三四五2018年度未經審計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65億元。同時,該數據已考慮了2018年末計提資產減值準備6.26億元及股權激勵費用1.31億元的影響。
此次二三四五產生大額壞賬的主要原因在于,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導致發放貸款及墊款產生壞賬。
互聯網金融業務曾經為二三四五帶來過營業收入與利潤的迅速增長,亦產生了因壞賬而產生的巨額資產減值。
據接近二三四五的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說,該公司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業務在2018年有一定變化,更重視業務的合規,譬如二三四五貸款王不再運營,而車貸業務在2018年實現了盈利。
互金“雙刃劍”
二三四五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營業收入快速增長,與巨額資產減值相伴而來。二三四五2017年的資產減值更為引人注目。
在上年度的業績快報中,二三四五2017年未經審計的凈利潤為9.32億元。與此同時,該公司還公告了一項總額高達9.64億元的資產減值。主要原因系公司報告期內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開展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業務快速發展,導致發放貸款及墊款金額大幅增長,引起公司應承擔的壞賬損失相應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2016年計提其他流動資產減值準備金額為0。
近年以來,消費貸款的增速較快,連二三四五這家原本主業為互聯網信息服務的企業,也迅速切入這個“風口”。根據金融機構信貸收支表的統計,消費信貸從2015年1月的15.7萬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33.9萬億元,增長了116%,月同比增速高達28%。聯訊證券分析師李奇霖統計,2017年以來,短期消費貸款快速走高,中長期消費貸款(主要是房貸)迅速下降。
從營業收入占比的情況來看,互金業務一度成為二三四五的主業,2017年互聯網金融占營收的比例高達54.12%。而伴隨著監管的加強,二三四五的互金業務亦面臨諸多挑戰,2018年上半年的互聯網金融業務貢獻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了38.73%。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互聯網金融占營收的比例已經大大降低到26.83%。
據業績快報,2018年度二三四五營業總收入、營業利潤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較2017年同期增長20.90%、80.80%、44.07%。
其中,二三四五利潤增長的數據最為顯眼,而這一數據亦與資產減值相關聯。因2017年的資產減值高達9.64億元,而2018年的資產減值為6.26億元。總體而言,2018年二三四五收入增長較快、營業成本及各項費用亦相應增加,但資產減值損失較2017年同期顯著下降,以至于營業利潤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幅高于收入的增幅。
雖然利潤數據頗為靚麗,然而有幾個數據值得關注。公開資料顯示,二三四五一邊是大量對外投資與購買理財產品;另一邊卻在短期借款以及發行公司債方面付出大量成本。2018年,其他流動資產中理財產品、待退及預繳納稅金、第三方支付平臺存款的資產原值金額為19億元。
據二三四五2018年第三季報,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較2017年同期減少231.83%,主要系公司報告期內對外投資及購買理財產品增加所致;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較2017年同期減少32.76%,主要系公司報告期內對外投資及購買理財產品增加所致;償還債務支付的現金較2017年同期增長385.54%,主要系公司報告期內償還銀行短期借款增加所致。
此外,營業成本急劇上升亦值得關注。2018年上半年,二三四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23.61%,但營業成本卻增長了77.25%。
曾經作為公司經營亮點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正遭遇成本上升與營收減少的雙重壓力。據2018年三季報,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營業收入較2017年同期減少38.73%,營業成本較2017年同期增長318.49%,主要系公司報告期內不再開展貸款王業務導致收入減少,報告期內其他互聯網金融服務業務的研發、推廣 、風險控制投入增加所致。
悶頭收集金融牌照
不過,發生在大量A股公司中的商譽減值,倒是沒有發生在二三四五身上。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二三四五商譽賬面價值為24.08億元,占2018年二季末的總資產比例為22.66%,主要為公司2014年重大資產重組通過發行股份方式收購上海二三四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帶來的商譽。
與多數曾參與網貸業務的公司不同,二三四五一直在嘗試收集相關金融牌照。在過去數年,二三四五相繼設立了融資租賃公司、保理公司、大數據公司、區塊鏈技術公司;先后參與投資了三只股權投資基金、參股了一家投資管理公司;擬參與投資設立互聯網信用保險公司、消費金融公司。
上海二三四五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于2016年1月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記成立。2017年4月,公司完成收購楊科小貸30%股權。2018年4月,金融科技子公司完成互聯網小貸公司15%的股權收購,并將該互聯網小貸公司的注冊資本由10億元增至20億元,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持股增至57.5%,廣州二三四五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自此成為二三四五的全資子公司。
不過,金融牌照獲取的過程伴隨著較多不確定性。2016年5月,二三四五網絡科技子公司與萬豐奧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簽訂《發起人協議書》,擬使用不超過4億元自有資金參與發起設立華商云信用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預計占股比例不超過20%。不過接近三年過去了,該公司仍未通過監管審核。
2017年4月,二三四五與江蘇銀行、凱基商業銀行及海瀾之家共同簽訂了《發起人協議書》,參與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不過,截至時代周報記者發稿,仍未有該公司獲批成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