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去年凈利增五成 今年面臨“水餃”難題
在遭遇問題水餃風波之后,三全食品公布了2018年全年的業績快報。數據顯示,2018年三全食品實現營收55.5億元,同比增長5.59%;而凈利潤達到1.11億元,同比上年大增了53.76%。對于利潤大幅提升的原因,三全食品也在公告中表示,這是由于公司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拓展新渠道、提升市場費用效率。
雖然2018年凈利大增,但對于目前深陷問題水餃風波的三全而言,未來的表現恐將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2月18日,對于媒體報道的問題水餃事件,三全食品回復深交所的關注函稱,因為抽查時并不通知企業,所以公司不知道產品被檢出病毒的具體時間。當前公司已主動從各銷售渠道將涉及疑似問題3個批次的相關產品全部封存,涉及灌湯水餃產品共計2.41萬件,價值217.14萬元。此外,公司暫未發現其他批次產品存在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但尚未披露的情況。
不過,對于為何會出現問題水餃,三全食品并未做出詳細解釋。
從問題水餃的包裝袋信息來看,該批次產品由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天眼查信息顯示,河南全惠食品有限公司是三全食品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冊資本3000萬元。
受此次風波影響,三全食品的股價在2月18日大幅低開6.6%,雖然公司股價當日跌幅僅有1.72%,報收于7.42元/股,但與上一個交易日相比,公司市值僅縮水1.15億元。
豬肉類水餃此前一直是三全食品的收入主力。在對深交所的回應中,三全食品首次披露稱,最近三年來,公司來自豬肉類水餃的收入占比各期公司營業收入的25%以上。2015-2017年,豬肉類水餃收入分別為11.66億元、12.79億元和13.5億元,毛利率分別為33.1%、30.7%和33.3%。2018年中報顯示,公司水餃產品實現收入9.17億元,占比公司營收的29.79%,毛利率35.52%。
天眼查信息顯示,三全食品總部位于鄭州,始創于1993年,是中國生產速凍食品最早、規模最大、市場網絡最廣的企業之一。注冊資本為81242.69萬元,是全國最大的速凍食品生產基地。2008年2月,三全食品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在后續的發酵過程中,三全食品的豬肉類水餃成了商超、電商避之不及的對象。蘇寧方面回應稱,“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已經將相關商品進行下架處理”。沃爾瑪方面則表示,沒有銷售“媒體報道中所提及的三全相關批次商品,會繼續對此保持密切關注,并根據相關部門的指引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