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周五發布數據顯示,1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7%,漲幅較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為連續第三個月回落。分析師指出,盡管1月國內油價兩次上調,旅游、家庭服務等價格亦隨春節上行,但由于豬肉價格逆市下跌,拖累CPI漲幅。
通脹數據低于預期。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1月CPI同比上漲1.8%。分析師表示,和往年不同,今年春節因素對食品價格影響有限。
據生意社統計,2019年一開年,生豬價格就以近20天的連跌,拉開了豬年的慘淡大幕,相較于2018年12月,每斤生豬價格下跌了1元左右,外三元豬的價格從12月的7元左右,跌至1月底的5.98元每斤。農村農業部高頻數據監測也顯示,截至1月29日,今年1月份豬肉價格同比跌幅較2018年12月小幅擴大,豬價環比增速也較上月小幅回落。
國家統計局表示,1月份,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2.0%,影響CPI上漲約0.61個百分點,其中,鮮果價格上漲5.9%,禽肉類價格上漲5.5%,鮮菜價格上漲3.8%,豬肉價格下降3.2%,雞蛋價格下降1.7%。其他七大類價格同比六漲一降,其中,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務價格分別上漲2.9%、2.7%和2.3%,居住、衣著、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分別上漲2.1%、1.6%和1.5%;交通和通信價格下降1.3%。
分析師表示,豬肉價格和原油價格是影響物價走勢的兩大重點因素,但兩者在年內大幅走高的可能性均較小,因此通脹不是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為貨幣政策寬松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受疫情影響,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下降,至2018年12月份已經跌破3000萬頭,創下近十年以來的新低,受此影響2019年豬肉價格可能企穩回升,但預計回升幅度有限。至于原油價格,全球經濟放緩對石油需求預期減弱,北美增產效應持續,2019年原油和天然氣價格難以顯著提高。綜合來看,維持2019年全年CPI同比將回落至2%以內的判斷。
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0.1%,較上月回落0.8個百分點。界面新聞采集的7家機構預測中值顯示,1月PPI同比上漲0.2%
分析師普遍預期,2019年PPI平均漲幅將明顯下降,近幾個月可能降到負值,不排除出現階段性工業通縮的狀況。
從已公布的1月周頻生產資料價格走勢看,主要產品中除了橡膠產品以外,其他產品價格環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黑色金融、有色金屬、農資產品價格降幅較大。此外,1月官方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雖然略有企穩,但仍處于榮枯線以下,顯示需求疲弱態勢未變。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表示,今年最有可能影響PPI超預期下行的因素在于實體經濟下行壓力超預期,而需求側刺激的效果不及預期。他認為,今年年中附近,一線和部分重點二線城市有放松地產剛需調控的可能性。
根據市場預計,2019年中國GDP增速將回落至6.2%左右。去年12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19年宏觀政策將更加注重逆周期調節,穩定總需求,財政政策將聚焦減稅降費,貨幣政策將逐漸由靈活適度轉向穩健寬松。